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是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长44厘米,宽35厘米。该画于1756年创作完成,现藏于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这幅作品描绘了年轻美貌的蓬巴杜夫人身着华丽盛装,斜坐在雕像和花丛前的情景。画作中蓬巴杜夫人肤色白皙,面带桃红,身着一袭华贵的长裙,手里拿着一本被翻旧了的书,面含微笑的她神情怡然,体态雍容,斜倚而坐,端庄优雅。
《蓬巴杜夫人》全幅使用了蓝绿色调,表现了贵族夫人的高雅,运用极细腻的笔法精微刻画衣着配饰的质量感,浮华的饰物被画得有触摸真实感。画作采用了近乎现代油画画法的直接画法,非对称式构图,人物上半身处于画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有一种优雅的动感、和谐的美。它被认为是弗朗索瓦·布歇为蓬巴杜夫人画过的多幅肖像中,最优秀的一幅,原本当属是西方艺术史中表现(女性)古典美的颠峰之作。
创作背景
18世纪初,法国路易十四封建王朝的专制达到顶峰,强调对称直线、庄重崇高的巴洛克艺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充分表现贵族享乐生活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包括绘画、服饰、建筑、室内设计、音乐等都极尽媚丽、繁缛、浮华之能事。特别是在绘画创作方面,洛可可艺术更是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
蓬巴杜夫人的原名叫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一个金融投机家家庭,后为路易十五所钟情,成为国王的情妇和私人秘书,封为蓬巴杜侯爵夫人,从此成为国王有力助手,干预国家大事,并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法国文艺的发展,倡导路易十五样式,即洛可可艺术。
弗朗索瓦·布歇是当时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画家、装饰设计家、收藏家。他的才能令蓬巴杜夫人十分赏识并得到了她有力资助。在蓬巴杜夫人的推荐下,布歇很快就成为了“国王首席画家”,并被任命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们志趣相投,不仅是上下级关系,还是挚友。弗朗索瓦·布歇一生中所绘的肖像画大部分是蓬巴杜夫人,尤以1756年创作的这幅《蓬巴杜夫人》最为著名。
油画《蓬巴杜夫人》是洛可可画家布歇在这位加封夫人34岁的时候,给她画的全身肖像。
作品内容
画面呈现的是蓬巴杜夫人左手支靠在绣花枕上,右手拿着一本正在翻阅的诗集,脸朝向右前方,倚靠在床榻上的情形。床榻旁书桌敞开的抽屉里放着鹅毛笔和墨水,书桌上有一封信件、火漆和烛台。蓬巴杜夫人周围多处堆放着书籍。画面的左下角则是一只黑色宠物犬,地板上还放着制作铜版画的工具。蓬巴杜夫人身后的钟表书架、镜子及柱子等虽然作为背景颜色深邃,依然清晰可见其烦琐与奢华。这周围的一切都在衬托着蓬巴杜夫人,整幅画通过背景的暗色调突出了身着华贵服饰的蓬巴杜夫人。
艺术鉴赏
形象塑造
画作人物形象,在高贵、典雅、庄重中隐含妩媚,纤细的身体着瑰丽华贵服饰,娇嫩光泽的面部,双眼神情散发着光芒。她侧身静坐于画面中,在高贵华丽环境衬托下发出夺目光辉,从她背后镜子里反射出对面的书橱与桌下随意而放的书籍,可见夫人博学多才,而画面中,夫人周围散乱着的配物都有表明夫人身份的含义。
画作中,蓬巴杜夫人的脸显得白里透红。蓬巴杜夫人时代的法国贵族女性在公开场合通常都是化妆的,但就算不化妆,洛可可风格的画家也会通过风格化处理使得她们的脸呈现出白里透红。在身材方面,欧洲洛可可时期是以偏瘦为美为贵的时代,至少在艺术上是这样。而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西方肖像作品相比,弗朗索瓦·布歇笔下的蓬巴杜夫人像就属于偏瘦类型。
在神态和身姿方面,肖像中的蓬巴杜夫人展现出西方民族特有的“傲然挺立”(或“巍然挺立)。蓬巴杜夫人像的神态和身姿与西方芭蕾舞演员的神态和身姿,就表现出了一致性。
画面氛围
布歇在这幅肖像中使用了蓝绿色调,表现了贵族夫人的高雅,运用极细腻的笔法精微刻画衣着配饰的质量感,浮华的饰物被画得有触摸真实感。《蓬巴杜夫人》采用了近乎现代油画画法的直接画法,非对称式构图,人物上半身处于画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有一种优雅的动感、和谐的美。弗朗索瓦·布歇富有剧院舞台设计师经验,他创作的这幅肖像画有独树一帜的舞台灯光效果,蓬巴杜夫人身上像是被打了一束光,奢华的服饰和白皙的皮肤仿佛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鲜亮丽、缤纷夺目。
同时,画作通过色度和明暗变化将深绿色的丝绸罗衣上的皱褶、质感处理得极其到位,包括缎带蝴蝶结、褶皱飞边、蕾丝花边、立体假花以及鲜花的描摹都可见画家的深厚功力。不仅如此,布歇喜用并擅用“蔷薇色”(即蓬巴杜夫人所钟爱的桃粉色)调和画面,一个个桃粉色立体假花在裙撑上被描绘得生动无比,胸前的呈现倒三角形粉色缎带蝴蝶结装饰更是突出了她纤细的身躯,并与蓬大的裙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了她的柔弱、纤秀。在他的笔下,蓬巴杜夫人白皙的皮肤白中透红,如珠玉般晶莹透润而又充满光泽,似凝脂般柔软细腻而又富有弹性,这很符合当时贵族们的审美情趣。
价值与影响
《蓬巴杜夫人》承载了国王情妇的“国色天香”,加上宫廷画家对这位宫廷权贵女性的美化处理以及当时“美的艺术”(Beaux-Arts)对理想美的追求,使这件作品理当成为当时女性理想美的标志。再加上洛可可绘画的女性化特征和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造型能力的长期锤炼,这件作品原本当属是西方艺术史中表现(女性)古典美的颠峰之作。
但这件路易王朝贵妇的肖像画,成了随后法国大革命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对路易王朝的颠覆和后来的资本主义对法国大革命的继承,使得在拿破仑·波拿巴为代表的法国大革命推翻路易王朝的时候,以大卫和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为代表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也在推翻洛可可风格,于是,西方艺术史也就埋没了这件代表西方古典美和“美的艺术”(beaux arts)的颠峰之作。
作品评价
油画《蓬巴杜夫人》是被称为“洛可可母亲”的蓬巴杜夫人的著名肖像画,一幅代表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优美人物画像。画面上人物的雍容华贵的仪态,铺张奢华的服饰,华丽精美的装饰相得益彰,熠熠生辉。(《世界名画全知道》 评)
画家弗朗索瓦·布歇与夫人的审美情趣非常接近,很受夫人赏识,后成为她的绘画教师,为夫人画过多幅肖像,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幅。就造型技巧而论,布歇是一流的。(艺术中国网 评)
人的社会形象与艺术形象历来是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强调自信的竞争社会,而且是躲不开的全球化竞争,示弱美德和谦卑礼仪显然已经正在成为历史。正因如此,蓬巴杜夫人像的“傲然挺立”神态和身姿,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当下意义。(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小箭 评)
收藏信息
《蓬巴杜夫人》油画于1756年创作完成,作为一幅布面油画,它长44厘米,宽35厘米,收藏于英国的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参考资料
王小箭:《蓬巴杜夫人像》的当下意义.艺术中国.2024-06-06
世界读书日|走进艺术“书”式圈.百家号.2024-06-06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的肖像.新浪收藏.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