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籽
石花籽,又叫冰粉籽,系假酸浆的种子,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60~120公分,茎带紫黑色。叶互生,卵形,叶缘有粗锯齿,花腋生,花冠杯形,粉紫色。花萼宿存,心形,五棱合翼状,形似小灯笼。原产于秘鲁。是制作石凉粉的原料,将假酸浆种子用水浸泡足够时间后,滤去种子,加适量的凝固剂,凝固一段时间后便制成了晶莹剔透、口感凉滑的石凉粉,是一种消炎利尿、消暑解渴的夏季保健食品。
形态特征
石花籽又叫冰粉籽系假酸浆的种子,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60~120公分,茎带紫黑色。叶互生,卵形,叶缘有粗锯齿,花腋生,花冠杯形,粉紫色。花萼宿存,心形,五棱合翼状,形似小灯笼。
假酸浆,一年生草本,高0.4~1.5m。主根长锥形,有纤细的须状根。茎棱状圆柱形,有4~5条纵沟,绿色,有时带紫色,上部三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长4~12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具圆缺的粗齿或浅裂,两面有稀疏毛。花单生于叶腋,通常具较叶柄长的花梗,俯垂;花萼5深裂,裂片先端尖锐,基部心形,果时膀胱状膨大;花冠钟形,浅蓝色,直径达4cm,花筒内面基部有5个紫斑;雄蕊5;子房3~5室。浆果球形,直径1.5~2cm,黄色,被膨大的宿萼所包围。种子小,淡褐色。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范围
原产于秘鲁,生于田边、荒地或住宅区。我国南北均有观赏栽培;河北省、甘肃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有逸为野生。石花籽适应能力强,对生长环境不挑剔,有较强的耐贫瘠、耐干旱能力,主要生长在田边、路边、荒地或住宅区。
食用价值
用来做石凉粉,一方水土一方饮食。石凉粉这种价廉物美的食物深受信阳人的喜爱,老少皆宜。石凉粉的原料很简单,至少在信阳市处处可见,叫做石花籽。网上极可能是误传为海产品。这种石花籽个头非常小,与芝麻大小差不多,而且价钱也不贵,据说十元钱可以买1斤。做法也简单,先备一盆清水,用纱布包一兜石花籽,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揉搓,揉的差不多了,盆中的清水也有了些白色的沉淀,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用澄清后的石膏水点,点完之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四十分钟到一小时之后,放点稀释的薄荷精,还有白砂糖就可以饮用了。
化学成份
叶含假酸浆烯酮(nicandrenone),即假酸浆酮[tóng]-1(nic-1),假酸浆烯酮内酯[zhǐ](nic-1-lactone),假酸浆酮(nic)-1(nic-1),假酸浆烯酮内酯(nic-1-lactone),假酸浆酮(nic)-2、-3、-7、-10、-11、-12、17,叶中还含魏察假酸浆酮(withanicandrin)。
新鲜的全草含假酸浆甙[dài]苦素(nicandrin)。
种子中含少量曼陀罗甾内酯(daturalactone),脱脂的种子含假酸浆甙苦素B,魏察假酸浆酮。种子油含脂肪酸和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palmo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还有少量亚麻酸(linolenic acid);甾醇类化合物包括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24-亚乙基胆甾醇(24-ethylidene cholesterol)。种子入药名为假酸浆籽,含油18.6%(其中饱和脂肪酸11.1%、亚油酸20.8%、油酸64.4%)及不皂化物质(豆甾醇、谷甾醇)0.83%,具有清热退火、利尿、祛风、消炎等功效,主治发烧、风湿性关节炎、疮痈肿痛等症。
根中含古豆碱(hygrine),托品酮(tropinone)。
参考资料
假酸浆-植物百科.植物智.2024-08-02
假酸浆-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8-02
假酸浆-中国植物志.植物智.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