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简瑷

李简瑷

李简博士,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她是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分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式类型片的类型分析与中国电影类型理论建构》(11YJC760036),主持。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网络文学与改编影视剧的跨媒介互动关系研究》(WLWH15-19),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科技创新项目《1949年以来中国对美电影政策应对及其变迁》(2682013CX083),主持;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百人计划项目《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思潮研究》(SWJTU09BR250),主持。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她们”的视界:女性电影与性别身份》,主持。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项目(09BaWY05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910050020)《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研究(1978-2008)》,主研。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社科研究项目(GD09126)《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主研。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项目《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研究》,主研。

发表论文

论文:

《从接受美学维度探讨“粉丝电影”现象》《美与时代》,2015年第9期。

《跨媒介的文本互动:对当下电视综艺节目衍生电影现象的思考》《兰州学刊》,2015年第5期。

《王朔电影:中国城市电影的重要样本》《电影文学》,2015年第5期。

《大数据技术与电影艺术的相遇:以\u003c小时代\u003e系列电影的大数据营销为例》《电影新作》,2015年第1期。

《微电影的特殊美学》《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2期。

《比较视野下中国灾难片类型发展的反思》《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阿凡达式美学:科技包装与神话原型内核的缝合》《电影文学》,2011年第9期。

《解放巴黎的跨国想象与文化误读》《电影评介》,2011年第6期。

《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文本特质浅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女性身体叙事话语的嬗变:从新中国女性导演影像书写的历史谈起》《兰州学刊》,2010年第9期。

《银饰的酷儿解读》《电影文学》,2010年第4期。

《贾樟柯电影的声音美学》《电影评介》,2010年第7期。

《疯狂的石头:一个中国式的后现代电影文本》《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试析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

《蔡明亮的后现代电影世界:从青少年哪吒到黑眼圈》《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

《对“反对阐释”的阐释》《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阿尔莫多瓦的女性镜像与后女性主义》《电影文学》,2006年第12期。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观所面临的理论难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学术论坛专刊),2004年第7期。

《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审美活动的终极追求》《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论文成果

著作:

《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奇观》,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独著,34.4万)。

美学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万)。

《美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万)。

电影通论》,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6万)。

电影理论基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4万)。

《感知、身体与都市空间》,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2万)。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中国电影2009》,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万)。

《影视文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0.75万)。

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1.25万)。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与现象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7万)。

采铜于山》,四川省巴蜀书社,2015(1.25万)。

《银饰的酷儿解读》《电影文学》,2010年第4期。

《贾樟柯电影的声音美学》《电影评介》,2010年第7期。

《疯狂的石头:一个中国式的后现代电影文本》《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试析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

《蔡明亮的后现代电影世界:从青少年哪吒到黑眼圈》《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

《对“反对阐释”的阐释》《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阿尔莫多瓦的女性镜像与后女性主义》《电影文学》,2006年第12期。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观所面临的理论难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学术论坛专刊),2004年第7期。

《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审美活动的终极追求》《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个人荣誉

《阿凡达式美学:科技包装与神话原型内核的缝合》一文获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

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当代电影思潮》《影视美学基础》《类型电影研究》

全校公选课:《女性电影赏析》

广告学专业:《艺术概论》

传播学专业:《影视艺术概论》《影视理论与批评》《传播美学》

招生信息

李简瑷博士招收影视传播学术型硕士和电影学专业型硕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