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跃
丁明跃,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有多年海外工作和从事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工作经验。丁明跃教授是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家。
个人简介
丁明跃,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起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2008年6月起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1月-2012年4月任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生物医学工程系常务副主任。
近五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国家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专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三十余项。已编辑出版中英著作八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60余篇,EI收录300篇,ISTP收录100篇。获欧洲专利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四项,计算机著作登记权四项,申请美国专利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三项。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加拿大青年创新奖等国内外奖励21项。1995年获湖北省青年创新奖,1996年被评为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是IEEE高级会员,SPI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报》、《宇航学报》编委,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工程开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医学超声成像、手术导航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教育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子工程系遥控遥测专业本科生。
1982年9月-1985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收音机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生。
1985年3月-1988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生。
工作经历
1991年9月-1993年7月,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
1993年12月起,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1996年6月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0年11月起西安大略大学罗伯兹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4月起,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5-2008年6月起,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2006年1月-2012年4月任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2年5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生物医学工程系常务副主任。
科研成果
1、高频复合扫描探针显微镜研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项目,2012-2014。
2、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与治疗三维超声系统研制,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2-2014。
3、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2012-2014。
4、高频复合扫描探针显微镜研发与应用,湖北省重大科学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2-2013。
5、纳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体内体外评价,国家973子课题,2011-2015。
6、基于三维超声成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国家基金委中加合作项目,2010-2012。
7、三维超声颈动脉图像易损斑块识别方法研究,教育部优先发展领域项目,2014-2016。
8、三维超声探头技术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2011。
申请和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代表论文
1、Cheng Jieyu, Li He, Xiao Feng, Fenster Aaron, Zhang Xuming, He Xiaoling, Li Ling, Ding Mingyue*. Fully Automatic Plaque Segmentation in 3-D Carotid Ultrasound Stock Images,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39(12), pp 2431-2446, 2013.
2、Zhang Ji, Ding Mingyue*, Meng Fan, Zhang Xum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wo-Factor Analysis Applied to Hepatic Perfusion Study Us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u0026rdquo;.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60(2): 259-267, 2013.
3、Zhang, J (Zhang, Ji); Ding, MY (Ding, Mingyue*); Meng, F (Meng, Fan); Yuchi, M (Yuchi, Ming); Zhang, XM (Zhang, Xuming). \u0026ldquo;Respiratory motion correction in free-breathing ultrasound image 序列 for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c perfusion\u0026rdquo;.MEDICAL PHYSICS. 38(8): 4737-4748, 2011.
4、Zhan, Y (Zhan, Yi); Zhang, XM (Zhang, Xuming*); Ding, MY (Ding, Mingyue). \u0026ldquo;SUSAN controlled 腐烂病 parameter adaption for non-local means image denoising\u0026rdquo;. 电子学 LETTERS. 49(13) :807-+, 2013.
5、Yang, F (Yang, Feng); Ding, MY (Ding, Mingyue); Zhang, XM (Zhang, Xuming*); Wu, Y (Wu, Yi); Hu, JN (Hu, Jiani). \u0026ldquo;Two Phase Non-Rigid Multi-Modal 意象 Registration Using Weber Local Descriptor-Based Similarity Metrics and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u0026rdquo;. SENSORS. 13(6): 7599-7617, 2013.
参考资料
丁明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