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是2013年5月1日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索达吉堪布

编辑推荐

一、即使你从来没读过,没听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人生的很多违缘可能较难化解,而如果把《金刚经》请回家,或带在身边,就相当于与佛在一起,时时、事事皆受佛法甘露的润泽。

三、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众多欧美院校极受欢迎的心灵讲师之一。

四、备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师生欢迎的心灵导师。

五、经文宣讲中,结合了藏地、汉地众多译本所长,并广泛引用佛菩萨及前辈圣者的教证,次第传承出“《金刚经》能断一切苦,能带给人无尽强大”的丝丝密意,圆满显现藏传佛教讲经的特色。

内容简介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是一本能断人生各种执著,给身心带来强大正能量的生命开示录。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苦不苦什么的都会无所畏。当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对你没有利益。当自己遭逢磨难、疾病、不顺时,单单是抄写或念诵一遍此经,就有助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带在身边,此处也相当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诸般灾祸,增添无边吉祥。这一点,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会如此!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堪布不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了汉语,而且还将文言文典籍译成藏文,使更多的人不会因语言障碍,而错失珍贵的人类文化精髓。1990至1999年,堪布曾前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多国弘法。近年来,又应邀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大、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与众多知识分子进行交流,深入浅出地展示佛教奥秘,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等问题。并与诸多海内外科学家,对宏观、微观的生命科学,以及环保、和平、道德等方面理念,一直以来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媒体推荐

抗战八年,出门在外,跟家里父母分离,生死不可知,那时我只有一个愿力,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一定要给我父母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愿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经验上知道,感应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诸位报告到这里。

——南怀瑾大师

我第一次读《金刚经》的时候哭了,虽然并不理解里面的意思,但是内心感到来自佛陀无限广博的慈悲心,就忍不住流泪,似乎不得不这样,很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

——默晓文

修学佛法要有感性的智慧,对于不可思议的超胜境界,就会心向往之,进而去争取。

——菩提树下过意

图书目录

前言能断金刚的智慧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文15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35

引言篇37

依靠《金刚经》,能够消灾免难37

《金刚经》的译本,是大成就者加持过的38

初善题目篇41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41

中善经义篇43

第一品:法会因由43

佛陀讲经有五种圆满44

为什么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美味48

修行时,身体端直非常重要50

第二品:善现启请52

敬佛菩萨要这样敬53

谁能让我们今生来世都快乐55

敢问佛陀心安何处56

佛经的每个字都有极深意义57

第三品:大乘正宗60

如何发菩提心61

什么是“世俗菩提心”62

什么是“胜义菩提心”64

何为真正的菩萨65

第四品:妙行无住69

向菩萨学布施70

这样布施,福德无法衡量71

“布施”本是如梦如幻72

第五品:如理实见74

真正的大日如来是什么样子75

第六品:正信希有77

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信心,也是一种福德78

有了空性见,就能迅速解脱81

万法的显现不是障碍,对万法的执著才是82

执著万法,是生死轮回之根82

执著空性,谁也救不了83

渡河离不开船,但到了对岸,就必须舍去84

第七品:无得无说87

佛陀、佛法真的存在吗88

佛言不可说89

万法不是有,也不是无90

佛与菩萨的区别在哪儿90

第八品:依法出生93

什么是财布施94

什么是法布施95

《金刚经》是诸佛、佛法的出生处97

佛法是智慧的境界98

第九品:一相无相100

什么是沙门四果102

没有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执著,才是真正的预流果102

没有来去的执著,才是真正的一来果104

什么是不来果104

阿罗汉为什么叫“战胜敌人”105

阿罗汉若认为“我已得到阿罗汉果”,会有什么过失108

真正的阿罗汉不可能觉得“我是人中第一,我很了不起”108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10

第十品:庄严净土112

获得法是一种分别念,理应舍弃113

除了心清净,世上没净土11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17

有智慧的人,绝不贪恋梦中的身体119

第十一品:无为福胜121

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行难做之事,能获广大福德122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125

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126

《金刚经》在哪儿,佛就在哪儿130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131

《金刚经》里处处是宝,可随意取132

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135

什么时候相违之法能共存136

这个世界也是如梦如幻137

心清净之人,见什么都是佛;心不清净者,只见各种丑相138

一心念诵《金刚经》,就能破我执、断妄想140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142

具有空性智慧,才能生起大悲14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什么如此希有145

有信心,就能证悟空性146

不执著有,更不执著无147

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147

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149

见相非相,即证悟了实相151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心152

有缘接触空性法门,非常有福报153

佛经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155

什么是“忍”的最高境界156

佛曾经怎样修忍157

有大智慧,才不生嗔恨心160

安忍不要“口惠而实不至”160

遇到违缘时,还是尽量修一点安忍163

通达甚深空性,既是安忍,也是布施165

佛陀的说话之道166

“有”“无”是一种矛盾吗169

在有生之年,请每天念一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71

第十五品:持经功德173

对《金刚经》生信,比布施身体的功德还大174

唯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才是本经所化对象175

哪些人享受不了《金刚经》177

《金刚经》也是佛塔179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181

每一种违缘实际上是顺缘183

生生世世永不离佛184

“我不懂的甚深之法,并不代表佛陀不知道”186

以小因得大果187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189

整部《金刚经》讲的是如何调伏自心191

菩提心也分世俗、胜义192

一切相都是虚妄的193

连佛也没有得过法194

万法皆由因缘生195

释迦牟尼佛是这样成佛的197

大日如来”是什么意思198

梦里为实,梦外为虚200

杀人放火是不是佛法201

小中可现大,大中可现小202

“无相”才是菩萨的名字203

连“庄严佛土”也不要执著204

我执是生死轮回的根本205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206

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207

世间没有什么佛不知道的211

心性即光明213

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种错觉214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217

布施只要著相,功德几乎没有218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221

色身即法身,法身即色身222

大日如来的真正身体是无为法223

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225

默时说,说时默226

佛至涅,未曾说过一字佛法227

二十二品:无法可得229

不生亦不灭,无舍亦无得230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231

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232

智慧离不开大悲,大悲离不开智慧232

不执著就是什么都不要了吗233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235

七宝虽多,用尽还归生灭。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237

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239

世上没有众生可度240

凡夫与圣者的差别241

不要执著于自己是凡夫242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243

佛陀的每一种相,都是以无量福德而成就244

三十二相也有胜劣之别244

烧香拜佛有用吗245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248

相只是一种因缘249

真相并不是什么都没有250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251

学佛只是为了遣除烦恼吗252

修福积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53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255

无来也无去,所以叫大日如来256

第三十品:一合相理258

一尘中有尘数刹259

这个世界不常有,也不断灭260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会实实在在260

世人喜把“没有”执为“有”261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263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264

先听,再思,后修266

无相之相,方为实相267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268

世上有三种功德最大269

“入定”是不执著任何一种相270

“出定”是观一切如梦如幻271

后善结尾篇274

因为皆大欢喜,所以信受奉行274

后记

愿你从中得到一点真实的受益275

文摘

手捧金刚经,能断一切苦

要知道,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哪怕它只有针尖那么小,也会引来绵绵不断的苦楚。每个人对于执著的东西,得到了,会患得患失;失去了,就伤心欲绝。假如没有执著,任何痛苦皆与你无缘。

现在有些人不管信不信佛,口头上都会说不要执著,认为“一切皆空,不执著恶,也不执著善”,进而不辨取舍,做很多事情肆无忌惮。但实际上,他们津津乐道的“不执著”,也是一种极大的执著,而且是更为可怕的空执。佛陀曾谆谆告诫:宁可执著“有”如须弥山那么大,也不能执著“无”如芥子那么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断除执著,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读金刚经,明心见性,消灾免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大译师鸠摩罗什翻译出来后,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

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念诵此经。

有关此经的缮写,大昭寺内蒙古自治区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主要宣说了如何断除执著,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中:

最初如何发菩提心?

中间如何修持六波罗蜜多(又名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六种可度脱生死、获得涅槃的大乘法门)?

最后如何调伏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为什么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

一、《金刚经》诠释的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及阿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出生处。

二、释迦牟尼佛在《耳饰经》中说:“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末法时代,佛陀以文字的形象应世,既然如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如果对其恭敬,必定会获得加持。

三、持诵《金刚经》的人,与佛身无别。

四、持诵般若经的人,是佛所派来的使者,在做大日如来的事业。

因此,噶当派的一位尊者说:“一个人的家里若有般若经、佛塔、佛像,这就成了真正的佛堂。”

有《金刚经》之处,诸天护法也会竭力护持。唐朝末年有个人,见一处非常广阔清净,遂以欢喜心在地上抄写《金刚经》。年深日久,字迹已消失不现,但天人日夜守护该地,每当下雨雪冰雹,其他地方皆被淋湿,唯有此地是干干的一片,乡民经常到这里避雨。

后来,一位得道的和尚入定观察,得知曾有人在此写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故有天人保护不为雨淋,若无知践踏经文有极大过失,于是劝乡民不可到此躲雨。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口头上讲,有些人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教证来说明,才会知道《金刚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金刚经》里处处是宝,可随意取

学经典不同于学论典,论典一次只讲一个问题,但经典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内容就像珍宝仓库一样没有次第,有时候看到金子,有时候看到银子,有时候看到珊瑚……各种各样的珍宝全部堆在一起,可以随意选取。(后来大德们在造论时,必须将其归纳总结。)同样,佛陀在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有时候讲听闻此经的功德,有时候讲恭敬此经的功德,有时候开始抉择空性。后来弟子在结集时,完全忠于现场记录,将佛陀和须菩提的一问一答汇录成文,并没有考虑顺序排列。

当然,每个问题都有甚深的密意,譬如对执著身体的人,佛就问“须弥山般的身体大不大”,进而将身体抉择为空性;对世界有实执的人,佛陀问“世界是不是很广大”,打破其实有执著。所以,这些并不是无的放矢。

受持、读诵并为他人广说《金刚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德

原因是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佛法的殊胜性不可思议。《随念三宝经仪轨》云:“大日如来功德不可思,佛法功德不可思,僧伽功德不可思,若信不可思对境,则生不可思果报。”

以前世亲菩萨念《般若经》时,屋顶常有一只鸽子在听。以此闻法功德,鸽子死后转生为人,后出家成为大法师,即安慧论师。

另据《五台山志》记载,唐朝有个僧人叫慧潜,他为了山上能流出泉水,念了整整一万天的《金刚经》。后来果真出现了一口泉,只要谁饮用泉水或在此沐浴,就能开启智慧。这口泉即现在五台山的“般若泉”。

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种错觉

无垢光尊者在《三休息》中经常讲:“过去心”跟昨天的梦没有差别。前一刹那的心,现在一丝一毫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来的只是忆念,而不是过去心的本体。如果过去心的本体现在仍在,则成常有的过失。

“现在心”也不可得。现在这颗明明清清的心,如果观察它的颜色、住处、形状,是根本找不到的。

“未来心”是未生之法,根本没有本体。如果未生之法现在可以得到,那完全不存在的法也能得到了。

密宗窍诀来讲:过去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来源;现在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住处;未来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去处。

总而言之,这里是以“不可得”的理由来抉择心性。不仅心性如此,一切万法莫不如是,因为万法皆由心造,心不可得,万法本性也不可得。

以前我看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这句话时,总觉得其涵义特别殊胜,跟大圆满没有两样。因此,大家也应该经常观心,这里面有很甚深的窍诀!

历史上有些人依靠这种观察,就能认识心的本性:汉传佛教中有一位宣鉴禅师,他从小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讲法,尤其是对《金刚经》颇有心得,因他俗家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

后来他自认为修有所成,精通一切法,听说南方禅宗极其兴盛,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便起念想:“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己撰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

有一天,他在途中买点心,卖点心的阿婆问:“你的包袱看起来很重,里面是些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疏钞。”

“你懂吗?”

“不仅懂,而且讲过多年。”

“我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分文不取;若答不上来,请到别家去买吧。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您点的是哪个心?”

禅师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背起行李继续赶路,但心里始终不忘这个疑团。

晚上他来到龙潭禅师的寺院,拜访了禅师之后,临走时他看到外面太黑,就返回来要灯火。龙潭禅师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他伸手接时,仍在思维白天那事。正在此时,禅师“扑”地把蜡烛吹灭,当下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后记

希望更多人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的时候,有个别的佛教名词,比如“二谛”“了义”,可能你不太熟悉。但其内容比较甚深,用三言两语表达不清,所以你若想进一步了解,不妨多学一下其他的中观经论,如《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等。其实,若想证悟般若空性,还是要下一番功夫,它离不开长期的学习、实修,不是看了一本书就能轻易得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讲《金刚经》的过程中,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我引用了很多佛菩萨及前辈圣者的教言,以印证其中诠释的道理。或许有人对此不理解,觉得这似乎多此一举。但这样做其实极有必要,否则,只凭自己的分别念,想怎么讲就怎么讲,那到底讲的是对是错?对众生是药是毒?这都很难说。当然,我本人智慧有限,讲得不一定非常圆满,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你若从中得到一点真实的受益,哪怕只有一句,我也深感欣慰了!

索达吉堪布

2013年2月20日

序言

家有《金刚经》,喜乐日增、诸苦远离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起伏不定、喜怒哀乐,这一切看似实实在在,但你若学了《金刚经》,就会明白:它并不是人生的真相。只有断除了对万法的执著,通达本来无“我”,才会懂得人生到底是什么。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断除执著,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呢?《金刚经》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在胜义谛中,什么都不存在,善恶也是一种执著;但在世俗谛中,万法会如梦如幻地显现,因果规律毫不错谬,故一定要断恶行善。

所以,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必须要执著善的、对的,这就相当于渡河的舟船,未到彼岸不能将它舍弃,否则,在河中就把船给扔了,结果会怎么样?你我都很清楚。

当然,假如你不太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它也并非对你没有加持和利益。当自己遭逢磨难、疾病、不顺时,单单是抄写或念诵一遍此经,就有利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带在身边,此处也相当于有了佛塔,能够化解诸般灾祸,增添无边吉祥。

总之,《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有缘见到它、听到它、接触它的人,皆能迅速斩断痛苦之根,到达永恒安乐的彼岸。这一点,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会如此!

参考资料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当当网.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