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性资本运营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一系列操作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掌握的经营资本规模绝对或相对减小,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增值最大化或资本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历史背景
收缩性资本运营这一概念虽源于中国,但最早的实践活动却始于西方。1911年,美国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而被迫对其子公司进行分立,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实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企业从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向“归核化”战略,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不断从被动走向主动,新方法不断涌现。
方法与技巧
剥离
剥离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手段之一,指企业将其拥有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部门出售给第三方,以获取现金或股票等形式的回报。剥离可分为自愿剥离和非自愿剥离,部分剥离和全部剥离,出售资产、产品生产线、子公司等多种形式。剥离的动因包括企业战略调整、改善公众形象、满足现金需求、纠正错误并购等。
分离
分离是指一个公司将其子公司或部门独立出来成立新公司,并将资产和负债转移给新公司,随后将新公司的股票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分离还包括并股或换股分离、拆股或解散式分离等变形。分离的动因主要包括消除负协同效应、满足公司战略调整、改善激励机制等。
股权切离
股权切离又称分拆上市,指母公司设立新公司并将一部分资产转移到新公司,再将新公司的股权部分对外出售。股权切离是一种介于资产剥离和分离之间的方法,既能使母公司获得现金回报,又能产生新的法律实体。
定向股
定向股是一种特殊的公司普通股,其价值与公司内特定业务单位的增长特征和经营绩效相联系。定向股的创立有助于保持协同效应、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资产透明度等。
两阶段分离法
两阶段分离法又称切离加分离,指母公司先将子公司的不超过20%的股份进行首次公开发售,之后不久再将剩余部分按比例分配给现有股东。这种方法既创造了有序的市场,又避免了大规模股票涌入的风险。
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指上市公司利用盈余所得的资金或债务融资,以一定价格买回发行在外的部分普通股。股份回购不仅是改变公司资本结构的金融交易,也是公司资产收缩性重组的组成部分。股份回购的主要类型包括固定价格标购、荷兰式拍卖回购、可转让选择权和公开市场回购。
自愿清算
清算指公司无需继续存在或因资不抵债而结束其存在的过程。公司清算分为强制性清算和自愿清算。自愿清算的原因包括公司解散、股东意见分歧等。
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我国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始于1993年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分拆上市等方式进行收缩性资本运营。近年来,收缩性资本运营已成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资产剥离、公司分拆上市和股份回购等方面。
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企业扩张与收缩辩证统一关系的表现,也是多元化企业回归主业的必然选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收缩性资本运营是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纠正错误的并购、减轻债务负担、调整主营业务等。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收缩性资本运营也有着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资产专用性不高或相互独立的企业。
发展建议
尽管我国处于企业并购热潮中,但对于收缩性资本运营的认识仍有限。事实上,无论企业经营绩效好坏,均可通过收缩性资本运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营结构。收缩性资本运营常与扩张性资本运营结合使用,以获得所需现金或用于扩张主业。
参考资料
收缩性资本运营.百度学术.2024-10-31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类型.百度文库.2024-10-31
收缩型资本运营.人人文库.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