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曼
乌斯曼,全名乌斯曼·索乌(Ousmane Sow),是非洲雕塑家,有"非洲奥古斯特·罗丹"之称,他的作品曾在法国、日本、德国、瑞士、比利时、美国等世界多国展出,其中有些雕像存列在塞内加尔、法国及日本的城市广场。
2016年12月1日,著名雕塑家乌苏曼·索乌(Ousmane Sow)的家人告知媒体,索乌已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逝世,享年81岁。
人物介绍
乌斯曼·索乌(Ousmane Sow)是当今非洲最著名的雕塑家,有"非洲罗丹"之称,他的作品曾在法国、日 本、德国、瑞士、比利时、美国等世界多国展出,其中有些雕像存列在塞内加尔、法国及日本的城市广场。
索乌1935年出生于达喀尔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喜爱雕塑。1957年父亲去世后,性格刚烈的索乌只身闯荡法国,靠打零工过活,1958年开始在巴黎学习护士专业。由于不愿接受双重国籍,1965年,他放弃在法国的工作,回到塞内加尔,在一家医院当运动疗法师。1968年,他二度返回法国,在巴黎郊区自办私人诊所。工作之余,索乌频繁光顾巴黎各炎黄艺术馆,细心揣摩罗丹等雕塑大师的作品,并开始自学雕塑及动画片拍摄。1978年,他彻底返回塞内加尔,边干着运动疗法的老本行工作,边钻研雕塑技艺。1984-1987年,他用了4年业余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组作品《努巴人》。这组作品由12件雕像组成,表现的是苏丹南部地区努巴族的摔跤者。1988、1989年,该组作品先后在达喀尔法国文化中心和马赛博物馆展出。
1989年,年过半百的索乌决定彻底弃医从雕。近30年的从医经历使他对人体结构了如指掌,为日后的人体雕塑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索乌钟情人物创作,特别擅长创作反映非洲和印第安等游牧民族争强好斗的系列作品。他的创作填补了前人在这类题材上的空白。索乌对他的创作理念解释道:斗是为了得到你所喜爱的女人,斗是为了争夺地盘,斗是一种生存和了解他人的方式。因此,非洲是一个争与斗的战场。索乌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电影和历史故事。他对人物创作追求形似与真实,但又不同于现实。他创作的雕像一般都大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创作时,他从不找模特。
专职从艺后,索乌的杰作接连不断。如1989年,创作了《马萨伊人》(Les massa?s)(一组6件作品),主要表现生活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的马萨伊族斗士的形象;1990-1991年,创作了《祖祖人》(les Zouzous),由4件作品组成,其中名为"祖祖族缔造者"的7人雕像是作者雕琢的第一件带有叙事情节的作品;1993-1994年,推出了《颇尔人》(les Peuls)(一组5件作品),主要反映散居在西非的颇尔族人的家庭及日常生活;1994-1999年,创作了由14件作品组成的《印第安战役》(Little Big Horn),该系列作品通过23个印第安战士和8匹马的不同造型,逼真地反映了印第安战役,堪称一部地道的叙事作品。1999年春,索乌在紧邻卢浮宫和法兰西学院的巴黎塞纳河艺术桥畔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雕塑作品展,35件大型作品吸引了三百多万过往观众驻足观看。从此,他一举成名。后来,此展中"公羊与少年相争"的雕塑作品被置放在达喀尔索韦托广场。
2001年,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委托,他创作了《起跑线上的运动员》(le coureur sur la ligne de départ)。该作品长期存列在洛桑奥运会博物馆中。同年4月,为庆祝非洲大陆跨入新世纪,受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的委托,索乌和塞著名建筑师皮埃尔·古迪亚比·阿特巴共同完成了耸立在达喀尔滨海大道上的大型纪念建筑"第三千年门"。其中"吹号女兵"的雕像为索乌所创。该建筑中有小中大三座门,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千年及其历史发展进程。被称为"亲爱的妈妈"的"吹号女兵"坐在第二千年门上,吹响号角,呼唤非洲大陆的同胞们团结起来,携手迈向第三千年。
2002年,索乌根据"世界医生组织"的要求,为"废除割礼、拒绝悲惨日"创作了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后又根据法国贝桑松市(雨果的出生地)的要求将该雕塑铸成铜像,于2003年10月17日矗立在贝桑松市的人权广场。
根据索乌的雕塑浇铸的铜像作品还有《短发舞女》、《站立的摔跤者》、《母与子》、《坐着祈祷》。
介绍索乌的画册及DVD影视片有:《乌斯曼·索乌》、《面向太阳》、《乌斯曼·索乌,1999年艺术桥》。
获得荣誉
2007年底,72岁高龄的索乌被《青年非洲》杂志评选为"以各自方式构建当今与未来非洲的100名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
知名塞内加尔雕塑家乌斯曼-索乌逝世,享年81岁.雅昌艺术网.2022-12-08
乌苏曼•索乌——唤起人生信念的雕塑家|艺术|民族_网易订阅.网易.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