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梨痕

高梨痕

高梨痕(1890年9月-1982年9月),原名高振声,湖北竹溪人,是中国早期著名的电影导演及演员。他在电影界的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包括编剧、导演和演员。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问题,对中国的戏剧和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人物经历

1911年,高梨痕参与了辛亥革命,加入了沪军北伐先锋队学生军。次年至1913年间,他曾任职于汉口《震旦报》担任访员。1913年,他加入了启民新剧社。1914年,他又参与了由郑正秋等人组成的大中华新剧社。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跑码头的流动演出活动。1924年,高梨痕进入了上海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培养电影演员的学校。同年,他还成为了“天一”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他转投明星电影公司,不仅担任导演,还出演了一些重要的角色。此后,他在多部影片中担任助理导演或副导演,并导演了《姊姊的悲剧》、《压迫》等影片。1934年,高梨痕回归“天一”,并导演了多部影片。1937年,他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南洋影片公司工作,并在那里继续了他的导演生涯。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香港积极参与爱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返回上海市,并在1954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研究员,撰写了大量有关上海戏剧学院和电影历史的文章。1982年9月,高梨痕逝世。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主要作品

演员

高梨痕在其演艺生涯中参演了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新西游记-第2集》(1930)、《碎琴楼》(1930)、《血泪黄花》(1929)、《爱人的血》(1929)等。此外,他还曾在《爸爸爱妈妈》(1929)、《黑衣女侠》(1928)、《火烧红莲寺-第2集》(1928)、《火烧红莲寺-第3集》(1928)、《美人关》(1928)、《少奶奶的扇子》(1928)、《侠女救夫人》(1928)、《一脚踢出去》(1928)、《北京杨贵妃》(1927)、《二八佳人》(1927)、《挂名的夫妻》(1927)、《湖边春梦》(1927)、《梅花落》(1927)、《血泪碑》(1927)、《一个小工人》(1926)、《冯大少爷》(1925)、《立地成佛》(1925)、《女侠李飞飞》(1925)等影片中有出色的表现。

导演

作为导演,高梨痕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和社会议题。他的代表作有《最后关头》(1938)、《女战士》(1938)、《杨柳村》(1937)、《花花草草》(1936)、《坚苦的奋斗》(1935)、《重归》(1935)、《红楼春深》(1934)、《纫珠》(1934)、《似水流年》(1934)、《道德宝鉴》(1933)、《压迫》(1933)、《姊姊的悲剧》(1933)、《恨海》(1931)、《杀人的小姐》(1931)、《三个父亲》(1930)。此外,他还担任了《小情人》(1926)、《北京杨贵妃》(1927)、《二八佳人》(1927)、《血泪碑》(1927)等影片的副导演。

编剧

除了表演和导演外,高梨痕也涉足剧本创作。他编写了《女侠李飞飞》(1925)、《立地成佛》(1925)、《忠孝节义》(1926)、《杨柳村》(1937)、《口花花》(1939)、《十月芥菜》(1939)等影片的剧本。

其他职务

高梨痕还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担任过其他职务,如在《立地成佛》(1925)中担任剧务,在《夫妻之秘密》(1926)中负责置景。

参考资料

电影人物 | 编导俱佳,一生热血——高梨痕.搜狐网.2024-09-19

高梨痕.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333371/.2024-09-19

从竹溪走出的传奇电影人——高梨痕.从竹溪走出的传奇电影人——高梨痕.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