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纫针女

纫针女

“纫针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十六幅画作,其形象来源于《剑侠传》中的故事《潘将军》,并以此角色的职业命名。这位女主人公虽身怀绝技,却安于贫困生活,她的行为举止展现出一种天真的特质。

故事背景

京国豪士潘将军居住在光德坊,他的家族原本来自襄汉地区。潘将军经常乘船经商,一次在江边停留期间,遇到一位僧人乞食,他热情接待并慷慨布施。僧人在离开前赠送潘将军一串玉念珠,并预言他及其家人将享有丰厚的财富和官禄。此后,潘将军的商业活动极为成功,最终在京师建造了自己的宅邸。他对玉念珠非常珍视,将其保存在一个绣囊和玉盒中,并定期祭拜。一天,当他打开绣囊和玉盒时,发现念珠已经消失,尽管物品没有被破坏或移动过的迹象。潘将军对此感到震惊,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奇遇

潘将军的一位管家认识京兆府的一个老人王超,他将近八十岁。王超告诉潘将军,这种盗窃并非普通小偷所为,并表示愿意帮忙寻找。王超曾在胜业坊北街看到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女,她穿着破旧的衣服,脚踩木屐,在路边槐树下与军中青年踢足球。王超跟随少女回家,得知她与母亲共同居住,靠缝纫谋生。王超通过一些手段与少女建立了联系,并了解到她家境贫寒,但她偶尔也会拿出珍贵的食物招待客人,包括宫中难得一见的洞庭橘。王超对少女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但他保持沉默,继续与她交往。

寻回念珠

一年后,王超邀请少女及其母亲共进晚餐,并透露自己有一个秘密想要告诉她。少女表示愿意为他效劳。王超提到潘将军遗失的玉念珠,问她是否有任何线索。少女微笑着回答不知道,但王超察觉到她似乎并不打算隐瞒。他表示如果少女能够找回念珠,将会给予丰厚的报酬。少女告诉他,她曾经为了好玩而拿了念珠,现在只是因为忙碌而未能归还。她指示王超第二天早上在大慈恩寺的塔院等待,她会在那里交还念珠。次日,王超按照约定前往,少女很快出现。当时寺庙刚刚开门,塔楼尚未开放。少女跳上塔楼,迅速爬上相轮,然后拿着念珠下来交给王超,并拒绝了他的财物馈赠。王超随后将念珠归还给潘将军,并讲述了整个过程。潘将军非常高兴,并准备了一些礼物让王超转交给少女。然而,当王超带着礼物再次拜访时,却发现少女和她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住所。

文学解读

金庸先生对“纫针女”的故事进行了深入解读,描绘了一个身怀绝技却不贪恋钱财的侠女形象。她选择以缝纫为生,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依然保持着天真的性格。她在游戏中盗取念珠,只是为了娱乐,并承诺最终会归还;她从宫廷中取得洞庭湖橘,也只是为了分享给朋友。这些行为展现了她率真的一面,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参考资料

《金刚经》:何为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好看视频.2024-11-25

湖南零陵发展柑橘产业致富村民.百家号.2024-11-25

“金庸迷”在金庸故乡说金庸,上至102岁,下至0岁?.好看视频.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