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塔
《孩儿塔》收录了诗人殷夫自1924年至1929年间创作的65首诗歌,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在爱情、亲情与革命之间经历的复杂情感。这部诗集不仅是殷夫的个人艺术结晶,更是展现了一个不屈诗魂的挣扎过程。
简介
《孩儿塔》作为殷夫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诗集最初于1930年编定,包含了殷夫在1924年至1929年间的大部分作品。殷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之一,不幸于1931年2月7日在上海市龙华被中国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享年22岁。由于殷夫牺牲前未能将诗集出版,因此鲁迅先生保存了他的手稿并为其撰写序言。新中国的成立后,《孩儿塔》于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仅选取了其中35首诗歌,剩余30首则随着《〈孩儿塔〉未刊诗稿及其他》一文,在1983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杂志上发表。
作者简介
殷夫(1909-1931),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象山县人。他曾使用多个笔名,包括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夫、沙菲、沙洛、洛夫以及Lven等,其中殷夫是最常使用的笔名。他是中国无产阶级优秀的诗人,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评价
《孩儿塔》中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殷夫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这些作品涵盖了对爱情的赞颂、对友情的讴歌、对时政的批判,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鲁迅在诗集序言中高度赞扬了殷夫的作品,将其比喻为东方的曙光、森林中的响箭、冬季末尾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先行者的热爱旗帜和对压迫者的憎恨丰碑。鲁迅认为,这些作品不属于当时的主流文学,而是属于另一个世界。这一世界的许多人都曾是殷夫的朋友,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位年轻诗人的才华和勇气。
原型由来
孩儿塔位于嘉兴市市内,是当地著名的七座塔之一。这座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或北宋时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行了重建,但在1966年秋季被拆除。孩儿塔的名字有多重说法,其中一个版本提到它是因县官的霸道行为而建立,以警示顽童和宣扬孝道的故事而得名。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因辱骂祖母而被县官判处死刑,祖母为了纪念孙子,建造了孩儿塔。
原文节选
孩儿塔啊,你是稚嫩的灵魂的宫殿,
在这广袤的平原上孤独地矗立,
聆听夜晚微风的悲伤倾诉,
伴随着乌鸦群的合唱。
哦,你是脆弱心灵的家园,
被遗忘者的故土。
白色的荆棘花低垂四周,
天然野生灵芝静静地覆盖着幽深的小径,
大地上的风车巨大而静止,
淡蓝色的天空没有暴风雨。
这是一个和平却无可奈何的世界,
北欧的悲哀迷雾永远笼罩。
那些被世人遗忘的小灵魂,
天使的眼泪洗去了心中的伤痛;
哦,你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和热情,
也有对生命的赞美,对未来花朵的憧憬。
然而,你们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忘,
你们的呼唤已经无声无息,
狐属的嚎叫,狼的狂吠,
纯净的哭泣只能在荒野中回荡。
你们的小手空空如也,
手指上只有母亲的忧愁缠绕,
深夜,月亮倾斜,风停止了叹息,
不眠的母亲默默地传递她的哀叹。
幽灵啊,让你们无声的歌声响起,
让荆棘花颤抖,天然野生灵芝低语,
远处的溪流凝结成轻轻的啜泣,
黑色衣服的先知突然飞走。
幽灵螳螂啊,聚集起绿色的磷火,
照亮死亡的沙漠,黑暗的道路,
引导无辜的旅行者驻足,
说:“这里飘动着一盏鬼火......”
参考资料
目录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
放脚时代的足印
人间
呵,我爱的
在一个深秋的下午
醒
我们初次相见
清晨
祝——
致纺织娘
花瓶
宣词
孤独
东方的玛利亚给某君
感怀
地心
虫声
青春的花影
失了影子的人
我还在异乡
给母亲
夜起
我爱了……
自恶
生命,尖刺刺
Epilogue
残歌
飘遥的东风
干涸的河床
致 F
别的晚上
想
给——
旧忆
死去的情绪
我醒时……
现在
无题的
春
写给一个姑娘
赠朝鲜女郎
梦中的龙华
春天的祷词
寂寞的人
给林林
给茂
幻象
夜的静….
残酷的时光,我见你
记起我失去的人
是谁又……
短期的流浪中
孩儿塔
妹妹的蛋儿
参考资料
22岁就献出生命的诗人——殷夫.光明网.2024-08-24
红色文物故事丨殷夫《孩儿塔》手稿.浙江党史.2024-08-24
国家图书馆藏殷夫《孩儿塔》手稿.中国作家网.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