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总额基数
工资总额基数是在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方案中确定的工资总额或挂钩浮动的工资起点。
工资总额基数的采用方式
工资总额基数的具体构成会因采用的不同工资基金挂钩和提取方式而有所差异。当采用“总挂总提”和“总挂分提”的方式时,工资总额基数包含各种工资、工资性质的津贴(除副食品价格补贴)以及经常性奖金(特定的原材料、燃料节约奖除外)。而在“分挂分提”的情况下,工资总额基数则仅包括各种工资和工资性质的津贴(同样排除副食品价格补贴)。无论哪种方式,工资总额基数都不应包括副食品价格补贴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这些费用不会随经济效益的变化而浮动,而是以实际支出数量计入工资基数基金。
确定工资总额基数的原则
历史性原则
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历史情况的认可基础上,考虑到现有工资标准和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未来薪资的因素。这种做法有助于保持职工实际收入的稳定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经济环境。
一致性原则
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应确保其与职工人数、经济效益、奖金数额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一致性。这能有效防止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效益性原则
工资总额基数的内容应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以确保劳动成果与薪酬的对应关系,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性。
例外性原则
在遵守其他原则的同时,对于特殊情况进行个别处理,以便于管理和实现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挂钩。
这四个原则彼此关联且互为补充,正确理解和处理它们的关系是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基数的重要保障。
参考资料
工资总额基数的计算方法 .百度文库.2024-10-30
工资总额基数是怎么计算的.道客巴巴.2024-10-30
浅谈工资总额管理的发展.人人文库.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