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水道,用于将从水源引取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灌区的不同区域。在灌区内,根据控制面积的大小,灌溉渠道通常分为五级,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对于地形复杂、面积大的灌区,可能还需要增设更多级别的渠道。相反,小型灌区则可能会减少渠道级别。渠道的设计应考虑到灌溉流量、灌溉水位等因素。

分类

灌溉渠道可根据控制范围和灌溉面积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完整的灌溉渠道网络。常见的分类包括明渠和暗渠两种类型。明渠建造在地面,具有自由水面,虽然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渗漏和蒸发的影响,但因其施工便利、造价相对低廉,故应用最为普遍。暗渠则是四周封闭的地下管道,可用于有压或无压水流,适用于人口密集或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尽管暗渠建设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支持,造价也更高,但由于其占地少,渗漏和蒸发损失小,仍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布置形式

在平原地区的自流灌溉模式下,田间渠道的布置形式多样,包括固定灌排渠道组合形式和临时渠道的布置形式。前者又分为双非式和单非式,后者则有纵向布置和平行布置两种。在水稻种植区,田间渠道规划应注意避免串流串排现象,以确保稻田灌溉水层深度和肥料的有效利用。

规划原则

灌溉渠道的规划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在现有水源和水位条件下,尽可能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以扩大灌溉面积;追求最小的工程量和费用,缩短渠线,减少占地和工程量;与用地单位紧密结合,促进管理和维护;满足机械化农业的需求,如直线布置和垂直通道;综合考虑多种用途,如山区和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利于发电和副业加工;与排水系统规划相结合,避免沟渠交叉,减少交叉建筑物;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活动。

渠系建筑物

渠系建筑物是为了实现安全输水、合理分配水量等功能而在渠道上建造的一系列建筑设施。这些建筑物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调节及配水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落差建筑物、泄水及退水建筑物、冲沙和沉沙建筑物、量水建筑物以及其他专门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运营管理和安全性等。此外,渠系建筑物的特点在于数量众多,总工程量和造价巨大。

渠道防渗

灌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会因土壤渗透而产生渗漏损失。研究显示,未衬砌的渠道渗漏损失可达总引水量的30%至60%。渠道防渗技术旨在减少这种损失,提高灌溉效率。常用的防渗技术包括压实、淤填、化学处理法、粘土、灰土、三合土防渗层、砌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塑料薄膜防护等。选择防渗技术时,应考虑防渗效果、当地资源、施工简易度、使用寿命、增强输水能力和抗冲能力、易于管理和维修等多个因素。

参考资料

灌溉渠道衬砌.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0

灌溉渠道闸门调控过程中的非恒定流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0

渠道配水.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