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尼亚人
利沃尼亚人是利沃尼亚原住民,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拉脱维亚西北部和爱沙尼亚西南部。他们是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的一员,而非印欧语系。由于多种历史和社会因素,利沃尼亚人口逐渐减少,到了21世纪,仅存一小部分。
历史
起源
现代利沃尼亚人的祖先可能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在里加湾周围的波罗的海南岸定居。随着波罗的语族的到来,他们选择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生活。
中世纪
利沃尼亚人自称为rāndalist(“海岸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同时也涉及农业和畜牧业。他们通过与多个民族的贸易活动,如哥特兰人、俄罗斯人、芬兰人等,使自己的文化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利沃尼亚人面临着皈依基督教的压力。1201年,主教阿尔伯特·冯·布克斯霍夫登在道加瓦河河口建立了里加城。尽管如此,利沃尼亚人并未接受基督教,相反,内陆的波罗的民族和爱沙尼亚人接受了基督教。此后,宝剑骑士团成立,旨在征服异教徒。在北十字军的一系列战斗中,骑士们战胜了利沃尼亚人,并在1206年和1207年间迫使他们皈依基督教。利沃尼亚人随后加入了宝剑骑士团,参与对抗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的战争,直至1217年。
外族统治(1558年-1795年)
在16世纪中期,利沃尼亚骑士团及其独立主教区因宗教改革运动而陷入混乱。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趁机入侵利沃尼亚,意图获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这引发了近25年的战争,即利沃尼亚战争(1558年-1582年),最终俄罗斯战败。利沃尼亚骑士团因此分裂,库尔兰的大团长哥达·凯特莱建立了独立公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则宣称对利沃尼亚和拉脱维亚东南部拥有主权。短暂的和平后,瑞典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最终在1629年征服了利沃尼亚和里加。瑞典统治时期被认为是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的一个黄金时代。尽管处于外国统治之下,瑞典王室仍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社会条件,包括推广初级教育、翻译圣经并建立大学。
同化与隔绝(1795年-1914年)
利沃尼亚人最终被拉脱维亚人同化,利沃尼亚语和文化在19世纪末基本消失。然而,在库尔兰半岛外的利沃尼亚海岸,利沃尼亚语言和文化得以保存。这里的社会以渔业为主导,与内陆的拉脱维亚人不同,且两地之间的交通不便,使得利沃尼亚人难以与其他群体融合。利沃尼亚海岸的人与萨列马岛的居民有着更紧密的联系。这种隔离环境使得利沃尼亚文化的特征得以延续数百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俄罗斯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发起攻击,但很快撤退,波罗的地区落入德国手中。利沃尼亚海岸在1915年被德国占领,许多利沃尼亚人逃离家园,再也没有返回。剩余的人被驱逐,直到1919年才获准回归。
利沃尼亚在间战期的复兴
利沃尼亚海岸成为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后,利沃尼亚语言和文化在拉脱维亚总统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的任内得到复兴。1923年成立了利沃尼亚社会,利沃尼亚语唱诗班成立,利沃尼亚歌曲节举办。利沃尼亚旗帜也被采用。这一时期的复兴增强了利沃尼亚人的民族认同感,他们开始自称līvõd,līvnikad,或līvlist(“利沃尼亚人”)。
苏联的压制
苏联时代的政策严重打击了利沃尼亚人。他们被限制在狭小的区域内,许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苏联还在利沃尼亚海岸设立了军事基地,导致一些村庄被废弃。利沃尼亚文化遭受打压,社会组织被解散,教育中心被征用。在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利沃尼亚人未被视为独立民族。
解放与重建
苏联解体后,拉脱维亚重新获得独立。利沃尼亚人被承认为原住民,他们的权利和财产得到恢复。利沃尼亚海岸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被设立,利沃尼亚语在学校中成为必修科目。利沃尼亚文化社会更名为利沃尼亚联盟。截至1995年,仅有少数老年人能够使用利沃尼亚语,而掌握流利利沃尼亚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参考资料
利沃尼亚的历史:从骑士团到独立国家波罗的海地区瑞典文化.搜狐网.2024-11-20
12-17世纪,波罗海德意志贵族是如何开始发展壮大的?.颐华文史.2024-11-20
利沃尼亚人,其他图文简介-族谱网.族谱网.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