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本
柯本(1846年9月25日—1940年6月22日),德国裔气象学家、气候学家、地理学家、植物学家。他发明的柯本气候分类法是广泛使用的气候分类法,于1918年发表首个完整版本,1936年发表最后修订版。柯本在圣彼得堡接受教育,后在德国和奥地利度过了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他在多个科学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并为测量大气层的科学命名为“空气学”。
人物关系
柯本的祖父是德国医生,受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至俄罗斯帝国以改善当地卫生状况,后来成为女王的私人医生。他的父亲彼得·柯本(Peter Köppen)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古俄罗斯文化民族志学家,对俄罗斯帝国科学家与西欧斯拉夫人的学术交流有重大贡献。他的女婿是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人物生平
1864年,柯本于俄罗斯帝国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读中学。同年,于圣彼得堡大学修读植物学。
1867年,他转校至海德堡大学;1870年,他于莱比锡大学发表博士论文。
1872年,他于俄罗斯帝国从事植物学工作。
1875年,他到德意志帝国汉堡出任海军气象台的海洋气象部门主任。
主要贡献
柯本在1876年研究北半球降雨的几率,绘制低气压系统综合路径图。
1879年提出风速日变化理论。
1880年提出低气压系统大致按盛行风方向前进的论点。
1906年首先创用高空学这一学术名词。
1914年发现大型天气现象有11年的周期存在。
柯本从1884年起绘制全球温度带图,深入研究海洋、天气和气候,并系统地研究全球的气候,于1900年提出较完整而简要的气候分类法,称为柯本气候分类,并被广泛采用。他的著作包括《气候学》第一卷《普通气候学》《地质时代的气候》(与A.L.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合著),《气候学手册》5卷(与R.盖格尔合编)等。
1918年首次采用温度与降水的指标。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对全球气候进行分类。
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修改文本,将全球气候划分为5带、12型、多种副型,明确提出各类气候特征,较好地反映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实际。其分类系统明确,概念清晰,各气候类型均有定量指标,使用方便,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该分类只注意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成因的分析。他的著作还包括《世界气候》(1923年)一书,1931年再版,改名为《气候学大纲》。
自1930年起编著《气候学大全》,共26卷,实际就是根据他的分类法论述世界各地的气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