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劳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年2月6日-1991年6月9日),智利钢琴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演绎广泛的曲目而闻名,涵盖了从巴洛克到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沃尔夫冈·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弗朗茨·舒伯特、弗雷德里克·肖邦、罗伯特·舒曼、弗朗茨·李斯特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阿劳的演奏风格纯正严谨,结合了深刻的感情和丰富的音色变化,他的录音作品广受赞誉,尤其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人物经历
克劳迪奥·阿劳,1903年2月6日生于智利奇廉,父亲卡洛斯·阿劳是一名眼科医生,母亲卢克利希亚·利昂是一名钢琴教师。他的家庭属于智利南部的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祖先洛伦佐·德·阿劳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派遣来到智利。阿劳曾是一个神童,5岁便开了第一场个人音乐会,8岁由智利政府出资公费到德国学习。他的老师马丁·克劳泽(Martin Krause)曾是乔治·李斯特的学生。阿劳继承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卡尔·车尔尼——弗朗茨·李斯特到马丁·克劳泽的钢琴艺术传统,并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把这个演奏学派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了二十世纪贝多芬作品的权威演绎者,在全世界备受景仰。阿劳出生于南美洲的智利,在德国接受教育,最后在美国定居,他是南美洲在二十世纪出现过的最杰出的钢琴家,是南美洲最完美地继承了德国传统的钢琴家,也是南美洲钢琴家中第一位真正摆脱地域性,成为国际大师级的人物。中国曾经翻译引进过一本《阿劳谈艺录》(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霍罗维兹),全书引述了阿劳的求学过程、人生观、演奏方法等。
1935年,阿劳在12场音乐会上演绎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1936年,他在5场音乐会上演绎了沃尔夫冈·莫扎特的全部键盘作品,并随后演绎了全部弗朗茨·舒伯特和韦伯的作品。1938年,阿劳首次在墨西哥城演绎了全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阿劳在一生中多次重复了这一壮举,包括在纽约和伦敦。他成为20世纪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权威之一。
1941年,阿劳一家从德国移民到美国,最终定居在纽约皇后区的道格拉斯顿,阿劳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他于1979年成为美国和智利的双重公民。1982年8月17日,PolyGram唱片公司发布了史上第一张古典音乐CD,内容是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的弗雷德里克·肖邦华尔兹。阿劳于1991年6月9日去世,比他的曾孙女科里出生的时间早了一年。他的遗体安葬在他的家乡智利。
主要作品
唱片
电影
荣誉奖项
个人生活
1937年,阿劳与德国女中音鲁思·施耐德(Ruth Schneider)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卡门(Carmen 1938—2006)、马里奥(Mario 1940—1988)和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r 1959—)。他的家庭生活幸福且融洽。他们一家人常在夏天到位于纽约皇后区的道格拉斯登的寓所度假。1991年,阿劳在维也纳附近去世,终年88岁。德国舒曼协会为纪念阿劳,设立了阿劳奖章,表彰在钢琴艺术上继承了阿劳精神的钢琴家。曾获奖的钢琴家包括有安得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默里·佩拉西亚(Murray Perahia)。
著名录音
阿劳自1927年起开始录音,录音室里的阿劳显得高贵细腻,真挚感人。50年代以前的录音,带有浓厚的青春气息,但是由于品牌繁多,当中部分录音还未见唱片再版,难以系统归纳。50年代以后在EMI集团和飞利浦两家唱片公司的悉心规划下,阿劳留下了最重要的录音,并带来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演绎是阿劳最重要的成就,阿劳录制了两套《钢琴奏鸣曲全集》和三套《钢琴协奏曲全集》,贝多芬的作品在各个时期都成为阿劳主要的录音对象,例如“黎明”奏鸣曲,就留下了四次不同时期的录音。而对于阿劳来说,弗雷德里克·肖邦和罗伯特·舒曼的作品是仅次于贝多芬的录音对象。阿劳在每个时期均留下了肖邦作品的录音,包括两次的《前奏曲全集》《叙事曲全集》《谐谑曲全集》《即兴曲全集》录音和晚年所录制并受到一致好评的《夜曲全集》录音。30年代录制的舒曼《狂欢节》是展现阿劳早期演奏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大型作品录音;而在40年代录制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则是阿劳第一部正式的协奏曲录音,从中能了解舒曼在阿劳心中的重要性。阿劳为舒曼大部分钢琴作品留下了录音,其中《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C大调幻想曲》都有两次录音,而《a小调钢琴协奏曲》更有四次录音。虽然在数量上不如弗雷德里克·肖邦和罗伯特·舒曼,但是,阿劳演奏弗朗茨·李斯特作品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品的唱片,肯定是阿劳最精彩的录音。阿劳留下了两套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全集》录音,其中,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可说是阿劳最重要的协奏曲录音,也凝聚了阿劳最显著的演奏艺术。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和《超技练习曲全集》是阿劳最受推崇的唱片,不管是阿劳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皆认同这两款录音的过人之处,而阿劳灌录的一系列李斯特作品,也成为他获奖最多的唱片。阿劳以灌录全集录音闻名,其它的全集还包括有沃尔夫冈·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全集》、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前奏曲全集》等等。最能体现阿劳个人感情色彩的录音应该是后期录制的弗朗茨·舒伯特晚期钢琴作品,包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和作品号946的三首钢琴小品,充分展示了一代大师的人生哲学。相对于这些克制而唯美的在录音室中的示范演奏,阿劳在现场演出里表现了激动人心的一面,其中拉威尔的《夜之幽灵》,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滑稽曲》,韦伯的《音乐会曲》和弗雷德里克·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对于阿劳的拥护者而言,可能才是最迷人的唱片。阿劳是以钢琴演奏全套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键盘作品的先锋人物,但是,后来他放弃了用钢琴来演奏巴赫的作品,这个决定源于对大键琴演奏家旺达·兰多芙斯卡的致敬和礼让。1942年所录制的《哥登堡变奏曲》本来是阿劳的杰作,但是为了给兰多芙斯卡的唱片让路,阿劳提出了推延发行的想法,这张唱片最终在阿劳八十岁之后才得以发行,进入暮年的阿劳重新涌起了用钢琴演奏巴赫作品的热情,并在临终前留下了四组《帕蒂塔》的录音,这些唱片成为了阿劳最后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