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山杨
垂枝山杨(学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 form. pendula (Skv.) C. Wan)为杨柳科杨属山杨下的一个变型,主要产于黑龙江省。其特征为小枝下垂。
形态特征
垂枝山杨是一种乔木,高达25米,胸径约60厘米。树皮光滑灰绿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
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密波状浅齿,发叶时显红色,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叶柄侧扁,长2-6厘米。
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密长毛;雄花序长5-9厘米,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
果序长达12厘米;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毫米,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产地生境
分布广泛,我国北自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及西南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垂直分布自东北低山海拔1200米以下,到青海省2600米以下,湖北西部、四川省中部、云南省在海拔2000-3800米之间。
多生于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朝鲜、苏联东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河北省承德(热河)。
栽培
为强阳性树种,耐寒冷、耐干旱瘠薄土壤,对土壤要求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皆可生长,适于山腹以下排水良好肥沃土壤。天然更新能力强,在东北及华北常于老林破坏后,与桦木类混生或成纯林,形成天然次生林。生长稍慢,20年生高12米,一般寿命约60年,长者可达百余年。根萌、分蘖能力强,可用分根分蘖及种子繁殖,插条栽干不易成活,干部易染心腐病,难成大材。
用途
木材白色,轻软,富弹性,比重0.41,供造纸、火柴杆及民房建筑等用。
萌枝条可编筐;幼枝及叶为动物饲料;幼叶红艳、美观供观赏树;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有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