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湾招潮蟹

台湾招潮蟹

台湾招潮蟹(学名:Uca formosensis)是沙蟹科招潮属的一种动物,特征是前额狭窄,背甲前侧缘长,步足长节在前三对较宽,第四对则细长。雄性招潮属拥有一只巨大的足,根据研究,绝大多数雄性招潮蟹螯足或左或右的机率是一样的,但是属于海招潮亚属的四角招潮和呼唤招潮,却是大螯足在右的机率占大多数。台湾招潮蟹的大螯两指远半段几乎可以密合,后半留有长椭圆型空隙,两指外侧无沟。掌节外侧面具有小而明显的棘状突瘤,但不形成大而独立的突瘤。具有正常大螯的短螯型个体占大多数,再生的大螯则呈细螯型,两指之间无法密合;短螯型个体的数目约为细螯型个体的三倍之多。台湾省招潮蟹主要分布于台湾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生活于潮间带

名称

台湾招潮蟹 Uca formosensis 属于沙蟹科

简介

背甲呈梯形,背甲表面光滑,深褐至灰竭色。螯脚呈剪刀状,小螯指端呈汤匙状。喜欢栖息在潮间带上半部,较干燥地方。是台湾特有种,目前只有新竹香山、彰化伸港及台南曾文溪口有较大的族群。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因此千万不要在栖地上种红树林(水笔仔),否则它们可就要马上搬家哦!

外形特征

台湾招潮属属于台湾特有种,壳宽3.4公分,呈深褐色,为大型招潮蟹。一般而言,雄蟹色深雌色较淡。雄蟹大螯由基部至指尖颜色从深褐渐趋白色,其上有白斑点。眼柄色白而眼球呈灰蓝色。背甲呈梯形表面光滑,雄蟹具有独特巨大的的剪刀状大螯足,小螯指端呈汤匙状。它的体色并不凸出,全身大致为深褐色,背甲偶有隐约淡色斑,背甲后方则有淡色横带,大螯两指洁白,掌节部分为黄褐色,年轻个体的掌节则带有橙红色调。

分布范围

台湾招潮蟹是中国台湾特有种,目前只有新竹香山、彰化伸港及台南曾文溪口有较大的族群。而台北竹围、新竹浸水、台中高美、嘉义朴子、台南北门、台南青草仑以及澎湖青螺的族群较小。

生活习性

台湾省招潮蟹最适宜的栖息地是空旷、平坦、洁净无污染、腹地广大的黏土质滩地,例如台湾的新竹海山、彰化伸港、台南市七股都有盛大的台湾招潮蟹族群。由于红树林的土质较为湿黏,再加上在红树林居于优势的弧边招潮与之竞争,因此栖息在红树林地区的台湾招潮蟹族群很小。喜欢栖息在潮间带上半部,较干燥地方。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它们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颗粒送进嘴巴,这些小颗粒含有很多的碎屑、藻类、细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后,即被体内吸收。口中有一个特别的器官,可以将食物分类和过滤,不能利用的残渣再由小螯取出置于地面,集中形成人们所看到的小土球,称之为“拟粪”,有别于真正通过消化道从肛门排出的粪便。

生长繁殖

在交配时节,成熟的雄蟹会在洞口附近挥舞大螯作各种炫耀表演,当雌蟹走近时,雄蟹的大螯会愈挥愈快,如果求偶成功,雌性则追随雄性进入洞穴进行交配。在夜间,雄性常用大螯有节奏的轻叩地面,以招引雌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