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夜都市
最后的夜都市是出自歌手郑智化,郑智化20世纪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华语人文歌手之一,在诸多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中,郑智化则更多地意味着是一个另类、反叛、孤傲的代名词。代表作《水手》,《星星点灯》,因其中包含的励志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初广受欢迎。1999年1月结婚后,淡出音乐圈,投身IT行业,2007年正式复出。
专辑介绍
感谢丰华唱片公司;在专辑录制期间,给与的协助和支持。
感谢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劳心劳力,默默付出,大家辛苦了!
感谢一平:谢谢你在音乐上的建议和坚持,与你共事非常愉快,虽然我常嫌你老是比别人“慢半拍”;但是,在音乐的专业素养上,你决对是跑在别人前面的!P.S.你的口簧琴吹奏,比我想象中的还好;真的!
感谢继康:你真的真的是个音乐奇才!没有你;这张专辑无法顺利完成。
感谢秉皇:没想到丰华录音室那么狭窄的空间,能收到这么干净的鼓音;真是服了你。
感谢腾佑:下次再请你到我家听Tom Waits的音乐。
感谢Eric:你的“玩具”有够多;害得我开始想玩Percussion。
感谢阿佑:贝斯弹得不错;但是,人太帅、太会抢镜头(我有点吃味)。
感谢李佳龙:下次万一玩“大老二”赢了钱,麻烦去买一把好一点的小提琴。
感谢文德:想不到除了和声写得好、唱得好,你还是个模仿高手--向“卑北族”的二头目致上十二万分的敬意。
感谢刘文毅:你低沉浑厚的噪音,已成了我消除疲劳的良药。
感谢小K:名不虚传!果然是白金无故混音终结者:佩服、佩服!
感谢小林:虽然是老友;但是,还是要感谢你亲自出马帮我做Mastering;甚至,在我情况最危急时,借给我昭和44年制的手风琴!这一切的一切……,我会永远记得。
专辑曲目
野花
一封信
[03]最后的夜都市
港边惜别
一个人卡快活
坠落黑暗的江湖
风筝
再会吧我无缘的人
最后的谈判
约束
专辑欣赏
郑智化的首张闽南语大碟《最后的夜都市》是一张地道台湾省味的另类专辑,这是郑智化对台语音乐投注了钻研与用心之后展现出来的成果。对于闽南语歌,郑智化一直孜孜不倦地找寻属于自己的基调,时至今日,终于有足够的能力与成熟度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台语歌曲,并且是和自己以前、与市面上截然不同的台语专辑。
郑智化对台语歌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总是希望有机会制作真正有台湾味道、又兼具现代音乐质感的台语歌曲。郑智化在此专辑中,把台语歌的原始精髓,透过另类音乐的调性以及现场LIVE BAND的录音方式,强化了整张专辑的音乐性与临场感。无论在唱腔、曲风、乐器的搭配上,郑智化都企图把传统变得另类,同时也让另类变得很有台湾省风味。整张专辑的音乐风格,带有重摇滚的味道,有一点LOCAL,有一点R\u0026B;乐器的使用上,不单是吉他、贝斯、键盘和鼓,郑智化更运用了特殊乐器;《港边惜别》便把极少使用的三弦琴,以吉他的弹奏方式搭配。另外还有手风琴,甚至古筝等,让专辑听起来不仅丰富,更有很不一样的新颖感觉。
另外,在歌曲的演唱方面,郑智化也作了大幅改变:如主打歌《最后的夜都市》,合日本女星都村美的演唱方式;歌曲《坠落黑暗的江湖》中,郑智化的唱法迥异,声音多变,起伏转折的深刻诠释令人为之一颤;《一封信》中的独特抖音;老歌新编的《最后的谈判》中略带ROCK、由轻而重的听觉引导,让人不自觉陷入他创造的情境重。
拍摄音乐录影带时,郑智化首次选择火车车厢作为场景。为凸显音乐特色,特地以LIVE BAND的方式来拍摄:画面中,透过沉重色调的城市夜景,和表情一致的LIVE BAND黑色酷装团员结合,整个画面犹如穿梭游走于各城市间的一行音乐列车,不断释放生命的激情与冲动。
这是一张略带放荡、野性,一张男性化色彩强烈的闽南语专辑,迥异于上张刚刚出街的国语《夜未眠》的中性。郑智化的台语专辑《最后的夜都市》,不仅唱得人尽兴,听得人过瘾,感觉上更LIVE。够气魄的唱腔,够丰富的音乐,值得歌迷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