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自身特性,结合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

特点

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涵盖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基本要素的课程开发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后者通常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不具备完整的课程开发要素。

以校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立足于学校基础和主体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注重学校及其周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和理念的彰显,同时也关注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自发、自愿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需求发起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能够兼顾地区的个体差异,允许教师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动态、持续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征,能够随着社会变迁和学生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和改进。它鼓励灵活使用而非固定教材,强调活动和过程的重要性,以保持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意义

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融入最新科技成就和社会问题,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的局限性。

发展学生主体性

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与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方向相契合。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创造空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凸显学校的独特之处。

类型

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是最常见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指的是从多个备选课程中选定学校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拥有选择权利和选择空间,并且具备专业的课程选择知识。

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是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以适应特定群体的需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能会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情境。

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跨越不同知识体系,关注共同要素的课程开发活动。它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阂,传递对学生和环境的一致看法。

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是为了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实现正规课程中的目标,如练习题、新闻剪报、视听材料等。

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旨在拓宽课程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

课程新编

课程新编是全新课程单元的开发,包括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等。

一般过程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组建一支包括学校内部和外部成员的团队,以推动各项活动的开展。

情境和需要分析

通过对校内外情境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可以开发出适合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要考虑校内的需求,也要考虑校外的因素,如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

拟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应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构建总体课程,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

设计方案

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需要进行课程编制,考虑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社区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等因素。

讨论与实施

在实施课程之前,需要与教师、家长沟通并征求意见,以确保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转化为实际教学的过程,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和支持。

评价与修订

校本课程评价应考虑评价的时间、主体、内容和方式,以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资料

校本课程开发再思考:由丰富而精深.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3

湘潭市第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方案.湘潭市教育局.2024-10-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意义和步骤.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意义和步骤.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