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文艳
筱文艳(1922年7月~2013年9月19日),原名张士勤,女,江苏淮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淮剧团首任团长,淮剧一代宗师,“筱派”旦角表演艺术创始人。于1937年开始在上海登台演出,后来于1939年加入高升大戏院演淮剧。代表作有《白蛇传》《铡美案》《走上新路》《党的女儿》《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等。
筱文艳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上海人民淮剧团艺委会主任和上海淮剧团团长等职务。是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曾获得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和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
2013年9月19日,筱文艳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2岁。
人物经历
早年学艺
筱文艳自幼学习淮剧,在早年不仅演唱淮剧(当时称江淮戏),还演过京剧(京淮同台时)、徽剧(徽淮同台时)、昆曲,迅速在上海戏剧界崭露头角。
演艺经历
不到四十岁时演唱的电影《女审》中的秦馨莲;
60多岁时,演唱的《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牙痕记》中的李姓;
近80岁时演唱的《千里送京娘》中的赵美蓉。
戏剧创新
她不仅保持了淮剧原有的民间特色和传统,还在此基础上独创了“自由调”“小悲调”等新的曲调,这些曲调与“老淮调”“拉调”一起成为淮剧的三大调。筱文艳对淮剧曲调的改革,特别是对“拉调”的创新,使得淮剧在表达人物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更加丰富和灵活。
在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面对上海市梨园界的激烈竞争,筱文艳选择了大胆创新,让淮剧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她汲取其他剧种之长,兼收并蓄,从多方面丰富淮剧的艺术内容。在原来慢速拉调的基础上把开头句适当加快,再把中间的平句加上花音,并根据具体剧情,随时改变每句每字的落音,唱出了灵活、花俏的青腔。
她的改革不仅限于曲调,还包括伴奏和表演方法的创新。她与筱云龙搭档演戏时,首次采取了角色分腔的表演方法,这在淮剧史上是一个开创性的改革。筱文艳的这些创新举措,使淮剧在大上海市的梨园界立住了脚跟,并一度与京剧、越剧、沪剧一起成为统治上海舞台的四大剧种。
代表作品
代表剧目有《女审》《千里送京娘》《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千里送京娘》《白蛇传》《蓝桥会》等。
纪念活动
2022年8月,据东方网消息,开展“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淮剧青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和“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社会任职
建国后,筱文艳历任上海人民淮剧团团长,中国文艺网第三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演电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筱文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9-06
她被称作“淮剧皇后”,上海一系列活动纪念筱文艳百年诞辰.澎湃新闻.2024-09-06
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中秋夜逝世 享年92岁.中国新闻网.2024-09-06
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上海档案信息网.2024-09-06
蓝桥会 (豆瓣).豆瓣.2022-02-14
名家齐聚重温经典淮音 上淮推演出季“纪念筱文艳诞辰100周年”.东方网.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