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时维礼

时维礼

时维礼是一名德国铁路工程师.

设计勘探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大冶铁路

基本介绍

德国工程师时维礼:黄石市第一条铁路的设计师

这边挖铁矿,那边就得考虑挖出来的铁矿怎么运出去。

按当时的条件,水路运输最为划算,然而大冶铁矿并不靠水路。

据马景源介绍,当时,曾有方案是从铁山修一条宽平大马路到石灰窑,用马车把矿石拉倒石灰窑江边,然后装钢驳运汉阳。可是如果汉阳铁厂每天都需要几百吨铁矿石,那得需要多少辆马车?马路上岂不是车马成群?

最终,张之洞决定从铁山铺修筑一条铁路到石灰窑江边。

张之洞从德国订购铁路器材及机车,并聘请德国铁路工程师时维礼到湖北,在开工建设矿山的同时,兼办铁山运道。

当时,张之洞委派候补知县张飞鹏负责铁山运道,并派了另外三位候补官员带着时维礼,勘测路基,设计铁路。

1891年4月,张之洞委派曾二次担任过大冶市知县的林佐会同大冶县令陆佑勤,与时维礼一起主持开工兴建铁路。

仅一年多的时间,这条全长约31公里的铁路全线竣工,均采用德国制造的84磅钢轨铺成,全路6条支路,为开车、歇车、屯车之用,设铁山、盛洪卿、下陆、石堡4站。因整个线路都在当时的大冶县境内,故名为“大冶铁路”。

马景源告诉记者,大冶铁路离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煤河铁路相隔不过11年。当第一列火车从下陆站开进铁山车站装运矿石时,沿途村民竟被眼前这又冒烟又怪吼的“怪物”吓得躲起来。

同一时间,下陆机车修理厂、江边装卸矿石码头等配套设施也建成。除了火车司机及机车修理厂工匠多来自江浙一带近代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张之洞主要还是聘请了一批德国机匠,关键的岗位大多还是被德国人占据着。

有文史资料记载,1897年的一天,曾有德国工匠在火车的气缸内安放了一根螺丝钉,导致气门不闭,造成火车在铁路上飞行不止,差点出了大事。正是因为德国工匠对这条铁路的“随心所欲”,也激起了工人们学习技术的热潮。

没过多久,大冶铁路的火车司机几乎全由下陆湾的工人担任,逐步代替德国工匠。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冶铁矿和大冶铁路成为日寇夺取的重要目标,为避免落入日寇之手,国民政府决定拆毁大冶铁路。

大冶市取矿成日本国策

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不过,日本早就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他们对汉冶萍公司的掠夺。

张之洞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时,遣人调查原料品之产,聘德国技师时维礼到大冶勘察铁矿。大冶矿藏丰富,铁质优良,仅裸露于地面的铁矿石就有1亿吨以上,矿石含铁量超过60%,另含铜、金、银、钴等稀贵金属,是世上罕见高品位矿。时维礼非常“惊讶”,将勘察结果秘而不宣,立即告知德国政府,德国政府马上同清朝交涉,希望能取得该矿的开采权,张之洞一口回绝。

1897年,日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赔偿的2亿多两白银中的一部分,在北九州市福冈县远贺郡建立了钢铁厂,称八幡制铁所,这是日本最早的钢铁企业

正当日本为制铁所原料发愁时,得知了大冶铁矿的消息。清政府的实业顾问、新日铁住金所技师西泽公雄,密报日本政府说:“即以近地面之层所蕴藏者计之,已有五万万吨之多。”他建议制铁所从大冶市取得铁矿原料,并被日本政府采纳,作为国策定了下来。

参考资料

日本侵华至少1/10步枪生产使用湖北大冶铁矿(图).中国新闻网.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