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菲利普二世
路易·菲利普二世,全名路易·菲利普·约瑟夫·德·奥尔良(Louis Philippe Joseph d'Orléans),1747年4月13日出生于法国,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堂兄,也是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父亲。
在18世纪末的法国,社会动荡不安,财政危机日益严重。路易·菲利普二世因在高等法院挑战国王的权威而被放逐,这显示了他敢于挑战传统权威的勇气。随着1789年三级会议的筹备,路易·菲利普二世被选为贵族阶级的代表。他对第三等级的要求表示支持,并率领一小批贵族加入国民议会,这一举动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在国民议会中,路易·菲利普二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推动了多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当王室出逃时,路易·菲利普二世宣布放弃自己的头衔并改名菲利普·伊加利提(Philippe Égalité),意为“平等的菲利普”。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对于旧制度的彻底决裂和对新理念的坚定信仰。然而,尽管他做出了这样的努力,但命运却并未眷顾他。在1793年,由于他的儿子与法军指挥官夏尔·迪穆里埃的叛逃事件,他被牵连其中并被处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路易·菲利普二世是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一世和路易丝·亨丽埃特·德·波旁的儿子,来自法国王室的分支奥尔良家族,他的母亲则来自孔代家族。路易·菲利普一世在巴黎以西五公里的圣克卢城堡出生,这是历任奥尔良公爵的居所之一。他的姐姐于1745年出生,但在6个月大时去世。他还有一个于1750年出生的妹妹巴蒂尔德·德·奥连斯体育会。路易·菲利普出生时获得了他的第一个头衔——蒙特庞谢公爵。当其祖父于1752年去世后,路易·菲利普又继承了沙特尔公爵的头衔。当其父于1785年去世后,路易·菲利普继任为奥尔良公爵,并成为了法国最富有的贵族家族之一——奥尔良家族的首领。路易·菲利普一世在父亲去世后成为了第一血亲王公(Premier Prince du Sang),其法国王位继承权仅次于路易十六的弟弟查理十世夏尔·菲利普·德·波旁(后来的法国国王查理十世)。
私人生活
1769年6月6日,路易·菲利普在凡尔赛宫的教堂内与路易丝·玛丽·阿德莱德·德·波旁-彭蒂耶夫结婚。玛丽·阿德莱德的父亲彭蒂耶夫公爵路易·让·马里·德·波旁是路易·菲利普的堂亲,也是法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毫无疑问,玛丽·阿德莱德在父亲去世后会继承庞大的财产,成为法国最富有的女人,而路易·菲利普一世也能借此在宫廷内获得与其曾祖父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相当的政治地位,腓力二世曾在路易十五未成年期间担任法国摄政王。玛丽·阿德莱德为本就富裕的奥尔良家族带来了六百万里弗尔的巨额嫁妆和每年二十四万里弗尔的收入(后来增加到每年四十万里弗尔),以及土地、头衔、房产和家具。与其丈夫不同,奥尔良公爵夫人不支持革命。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支持法国保留君主政体,并遵循保罗六世的指令。这也是造成夫妻之间产生裂痕的原因之一,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未来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跟随父亲的脚步加入了雅各宾派。
在他们结婚的头几个月里,这对夫妇似乎对彼此忠贞不二,但很快,公爵就回到了婚前的放荡生活中。路易·菲利普一世是一个著名的风流坯子,与其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在内的好几个先祖一样,路易·菲利普也有好几个非婚生子。1772年夏,路易·菲利普与妻子的侍女让利斯伯爵夫人斯蒂芬妮·费利西泰秘密私通,让利斯夫人的姨母蒙特森夫人也是其父路易·菲利普一世的贵贱通婚的妻子。起初两人情意绵绵,但这段私情在几个月内就凉了下来,据说到了1773年春,两人彻底分手。在这段风流韵事结束后,让利斯夫人仍在巴黎皇家宫殿服侍玛丽·阿德莱德,她也是公爵夫妇忠实的朋友。夫妇双方都很欣赏她的聪明才智,1779年7月,她成为了公爵夫妇双胞胎女儿的家庭教师(1777年出生)。路易·菲利普最著名的情妇还包括格雷丝·埃利奥特。据说,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勋爵的妻子斯蒂芬妮·卡罗琳·安妮·西姆斯是路易·菲利普一世和让利斯夫人的亲生女儿。路易·菲利普还承认了布丰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弗朗索瓦丝·布维尔·德·拉莫特·德·瑟普瓦的儿子维克多·勒克莱尔·德·布丰是其私生子。
自由思想
路易·菲利普是雅各宾派的一员,和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大多数雅各宾派一样,他是让-雅克·卢梭的忠实信徒,坚定地信仰启蒙思想,主张在法国建立民主的、政教分离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同时还认为应当废除封建采邑制和奴隶制。除了是一名雅各宾党人外,路易·菲利普一世还于1771年到1793年期间担任法国大东方共济会的主席,这是全欧洲大陆上最具影响力的共济会组织,但他直到1777年才参与会议。后来,他在1793年1月的一封信中与共济会疏远,1793年12月13日,大东方辞去了他的职位。
作为新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从父亲处继承了众多房产,其中便包括巴黎皇家宫殿(Palais-Royal)。由于路易·菲利普将宫殿大门向法国各个阶级的民众敞开,因此,此地在在1792年被称作巴黎舞厅(Palais-Égalité)。他雇佣的瑞士卫兵只拒绝让“醉汉、衣着过分不雅的妇女和衣衫褴褛的人”进入。路易·菲利普一世修建了商店和咖啡馆,人们可以在那里相互交流,很快那里就成为了巴黎社交生活的中心。由于巴黎警方无权进入奥尔良公爵的私宅,此地也成为了非法活动的中心,如赃物贸易、可疑交易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事实上,这里也是雅各宾派会面和商讨计划和想法的常至之地。许多国民大会的议员都称,巴黎皇家宫殿是“革命的发源地”。
路易·菲利普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人们可以自由会面的地方,他认为这是民主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公民生活的物质需求”。1789年,当法国一位广受爱戴的财政大臣被免职后,愤懑不平的人们都相聚在其中一家咖啡厅内,议论纷纷。就连革命家、新闻人米卡米尔·德穆兰甚至还站到桌子上,义愤填地发表言论,呼吁大家揭竿而起。路易·菲利普一世被巴黎贵族、维莱科特雷和瓦卢瓦地区克雷皮三方推选入三级会议。作为第二等级的贵族,路易·菲利普在阿德里安·杜波特的领导下成为少数自由主义者的领袖。虽然他是第二等级的一员,但他与第三等级的民众关系密切。当第三等级决定进行网球厅宣誓并脱离三级会议组建国民议会时,路易·菲利普是首批加入他们的人之一,并且也是为贵族和第三等级牵线搭桥的重要人物。事实上,他带领着他的由47位贵族组成的小团体加入了国民议会。
被迫流亡
路易·菲利普一世被指控是1789年10月5日发生的凡尔赛妇女大游行(即十月事件)的发起人,人们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推翻国王并俘获人心。他被指控为暴乱提供资金支持,并称暴徒是他的“朋友”,那些暴徒高呼“我们的父亲皇帝,奥连斯体育会的国王万岁!(Long live our father, long live King d'Orléans!)”沙特莱要塞的高等法院也指控他是企图在此期间谋杀企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米拉波伯爵奥诺雷·加布里埃尔·里奎蒂的同谋。当时法国的当权者吉尔贝·迪莫捷建议他前往不列颠群岛,拉法耶特侯爵被认为是奥尔良公爵的“朋友”,并暗示他可能可以统治布拉班特。然而,事实是,拉法耶特侯爵把路易·菲利普一世视为他掌控法国大革命的威胁。他的目标只是让路易·菲利普离开这个国家。起初,很难说服路易·菲利普在动乱期间离开法国,但在侯爵的强大压力和诱惑下,他最终离开了。
路易·菲利普流亡期间写了好几本回忆录,里面都提到他强烈渴望返回法国。但他真的返回后,他也再没有恢复到他离开前几年所享有的那种权力和影响力。那些不支持他的人以及国外人士都把他称为懦夫,因为他被指控逃往英国,并将此举称之为“流亡”时期。但他在国民议会中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791年9月30日议会解散。
重返法国
路易·菲利普一世因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和其他王室成员分道扬,他总是对自己名字感到很不自在。他认为他名字所蕴含的政治内涵与他的民主精神和启蒙思想不相符,因此,他请求巴黎公社允许他更名。此事得到了公社的同意,1792年九月大屠杀后不久,他将自己的姓氏更为“伊加利提(Égalité,意为平等)”。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字格言(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之一,他觉得这个名字更能代表他是法国人民和他们为之奋斗的象征。路易·菲利普一世还将他的新姓氏归功于他在法国人民,特别是穷人中慷慨大方的名声。他以向穷人分发食物和金钱以及在1788年至1789年的严冬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所而闻名。
虽然路易·菲利普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亲戚,但他从未与他的堂亲维持过积极的关系。在继承了奥尔良公爵的头衔后,路易·菲利普也成为了第一血亲王公,其在王国中的重要地位仅次于国王的直系亲属。因此,如果波旁嫡系断绝,他将会是王位的下一个继承人。所以,许多人都觉得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目标是夺取其堂亲的王位。路易·菲利普和国王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也相互憎恶。玛丽·安托瓦内特讨厌他,将他视为背叛、虚伪和自私之人,相应地,路易·菲利普也对王后轻浮和挥霍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当路易·菲利普在阿申特岛战役中失利后,国王便不愿意让路易·菲利普在军队中任职,这也是路易·菲利普不满国王的另一个原因。其中,最令人震惊是路易·菲利普投票支持国王被处决。他与心腹之交商定他将会在处决国王一事上投反对票,但在国民公会中的激进派山岳党的影响下,他信守诺言,投了赞同票,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听闻此时的国王异常震惊,他说:“看到我的亲属奥尔良先生为处死我投了赞成票,我真的很难过。”
遭受判决
1793年4月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了一项裁决,其中包括“伊加利提表决(Égalité's vote)”,即投票表决哪些人有很大的可能与反自由者串通一气。当时奥尔良公爵的儿子路易·菲利普一世是法国军队中的将领,他曾与夏尔·迪穆里埃将军一起密谋投奔法国的敌国奥地利。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自己犯有叛国罪,但其子与公会眼中的卖国贼迪穆里埃将军之间的简单关系足以让他和仍然留在法国的波旁家族的其他成员于1793年4月7日被逮捕。他在马赛足球俱乐部的圣让堡被监禁了几个月,直到被送回巴黎。1793年11月2日,他在巴黎古监狱被监禁。路易·菲利普于11月6日接受了革命法庭的审判,他被判处死刑,并于当日在断头台上处死。
家庭成员
路易·菲利普和路易丝·玛丽·阿德莱德·德·波旁-彭蒂耶夫育有六名子女:
• 一女(1771年10月10日生、卒)
• 路易·菲利普一世(1773年10月6日-1850年8月26日)法国国王,与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的玛丽亚·阿玛莉亚结婚,有后代。
• 路易·安托万·菲利普·德·奥尔良(1775年7月3日-1807年5月18日)蒙特庞谢公爵,流亡途中在伯克郡的斯劳去世,未婚无后。
• 路易丝·玛丽·阿德莱德欧仁妮·德·奥连斯体育会(1777年8月23日-1847年12月31日)未婚无后。
• 弗朗索瓦丝·德·奥尔良(1777年-1782年)与阿德莱德是双胞胎。
• 路易十七阿方斯·莱奥德加尔·德·奥尔良(1779年10月17日-1808年5月30日)博若莱伯爵,流亡途中于马耳他去世,未婚无后。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路易-菲利普-约瑟夫,奥尔良公爵.大英百科全书.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