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志群
郗志群,1961年2月生于北京市。中共党员,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史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4、2007年)。主要从事北京史、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之前长期从事版本目录学及杨守敬学术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北京史、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曾主持“观海堂书目整理及研究”、“北京战争史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9项,现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皇家坛庙文献整理和研究”。出版《历史北京》、《南锣鼓巷史话》、《海淀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献》及日本《中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奖励。
人物经历
1988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1995年,晋升副教授; 2004年,晋升教授; 2005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城市文化管理系主任;北京历史与文化教育传播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有: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满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等。
主讲课程
1985年开始讲授大学课程。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本科必修课)、《北京史》(本科必修课)、《中国历史地理概论》(本科选修课)、《史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本科选修课)、《北京历史文献选读》(本科选修课)、《北京历史与文化》(校公共选修课)、《北京历史文献概论》(研究生学位课)、《北京战争史研讨》(研究生方向课)、《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生方向课)、《北京文化专题研讨》(研究生方向课)等。
主持项目
20世纪北京图书市场的发展与研究(北京市教委1999.8—2001.8 主持人 已完成)
“北京战争史研究”(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2005年,主持人)
“观海堂书目整理及研究”(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北京乡土历史的教育与传播”(2007年度市教委项目,主持人)
“北京军事地理研究”(2007年度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主持人)
“《北京史教程》”(2009年度市教委精品教材重点项目,主持人)
主要成果
学术著作
《北京史百年论著资料索引》,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历史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北京历史文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版。
《北京西城文化史》(著者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
《北京西城历史文化概要》(著者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
学术论文
1.《李自成故乡考察记》(第二作者),《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2. 《关于\u003c水经注疏\u003e始撰起因及时间的探讨》,《文献》1995年第3期。
3. 《最近十年水经注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5期。
4. 《\u003c汉书食货志上\u003e补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
5. 《八十年来(1915—1995)杨守敬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2期。
6. 《杨守敬学术浅识》,《光明日报·史学版》1997年8月14日。
7. 《论杨守敬版本目录学的成就与地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6期。
8. 《杨守敬致罗振玉一封信考释》,《文献》1998年第4期。
9. 《杨守敬版本目录学著述考略》,《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一辑,1999年。
10. 《杨守敬传略》(上、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5期。
11. 《建国50年来北京书店业的发展与回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12. 《大古城遗址的现状及历史考察》(第二作者),《北京档案史料》2000年第2期。
13. 《北京史教学体系的优化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教研究》2001年第3、4合刊。
14. 《河北大古城遗址1999年考察报告》(第二作者),《考古》2001年第11期。
15.《\u003c水经注疏\u003e版本考》,《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6. 《杨守敬藏书中的和刻本及其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17. 《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举人朱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8. 《1915-1916年京兆地方自治述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3年12月。
19.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普及状况调查》,《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0. 《京师八旗都统衙门の设置及び现状调查》,(日)满族史研究第2期,2003年5月。
21. 《2002年度妙峰山春香庙会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22. 《八旗都统衙门建置沿革考》,《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9月。
23.《试论五代前期幽州的军事与战争》,《北京文博》2006年第1期。
24. 《“东富西贵”并不专指东城西城》,《北京青年报·原声讲堂》2006年12月15日。
25. 《“东富西贵”探微——兼论“东富”与漕运的关系》,《漕运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
26. 《“东富西贵”的由来与异说》,《北京日报》第19版《理论周刊·文史》2007年5月4日。
27. 《(康熙)宛平县志版本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28.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战争频发的原因及特点》,《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9. 《建设“北京史”精品课程的过程与体会》,《走向教育创新之路》,高教社2008年。
30. 《崇南商贾文化初探》,《前线》2008年第11期。
31. 《八旗值月旗、值年旗の设立とその机能》,(日)《满族史研究》第7号,2009年1月。
32. 《解读:不一样的南锣鼓巷》,《前线》2009年第2期。
33. 《平津战役中的平郊战场述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4. 《北平和平解放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北京党史》2009年第2期。
35. 《北京古代的著名战争》,《北京历史文化漫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
36. 《读\u003c(康熙)顺天府志\u003e校注本》,《二十四书品》2010年第一辑。
37. 《简论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变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第2期。
38. 《行礼、联谊与庆贺:团拜礼俗初探》,《历史教学》2010年第2期。
39. 《建国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0日第7版。
40. 《元至民国时期什刹海地区的文人活动研究》,《北京的文化名片——什刹海》,中华书局,2010年。
41. 《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及地理特色》,《北京社会科学普及讲座集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0年。
42. 《北京坛庙建筑与文化价值》,《前线》2011年第4期。
43. 《金代“细军”探微》,(日)《中国史学》第二十一卷,2011年10月。
44. 《\u003c(康熙)宛平县志\u003e价值初探》,《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2期。
45. 《“西涯”再考》,《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46. 《前门:百肆天街之变迁》,《前线》2012年第5期。
47. 《民国北京灾荒灾赈及其启示》,《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5期。
48. 《构建什刹海地区开放式博物馆的调查及设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
教学科研立项
1. “20世纪北京图书市场的发展与研究”(主持人),北京市教委项目(1999—2001)。
2. “北京战争史研究”(主持人01BJBLS017),北京“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2005)。
3. “中华大典·经济典”(参加),“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2006-2009)。
4. “观海堂书目整理与研究”(主持人07BZS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
5. “北京军事地理研究”(主持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07年)。
6. “北京乡土历史的教育与传播”(主持人),北京市教委项目(2008—2009)
7. “《北京史教程》”(主持人),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重点项目(2009年)。
8. “海淀历史文化研究”(主持人),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11年)。
9. “关于构建什刹海大博物馆的思考”(主持人),北京市社科联项目(2012年)。
10.“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2年),任子课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国际比较”主持人。
11. “明清皇家坛庙文献整理和研究”(主持人13LSA002),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13年)。
荣誉
1. 1994年7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 2001年9月,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 2004年10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北京史)。
4. 2005年12月,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5. 2007年1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994年)
“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7年)
“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7年、2010年)
“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优秀教授团成员奖”(市委宣传部主办,2007-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