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图里迪

马图里迪

马图里迪,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学家,哈乃斐学派教法学家,马图里迪学派创始人。生于中亚撒马尔罕。曾跟巴里黑城址(今阿富汗巴尔赫)人阿里·奈斯尔·本·叶海亚学习教法学和教义学;并深受艾卜·哈尼法·努尔曼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凭借理性观察万物,进而认识和信仰真主;真主是自由的,为所欲为的,但其行为具有深奥哲理和伦理准则;真主的德性不在其本体之外,既不依本体而存在,也不与本体相分离;真主的言语是凭借其本体而自立的一种“意义”,是无始者本体的一种无始的德性,而表述无始“意义”所组成的字、词,则是新生的,但不说是被造的;真主是人类行为的创造者,但人类有选择“营谋”与否的自由,因而按其行为的善恶受赏罚。著有《教义学论集》《宗教基础学原理》《真主独一论》《辩论集》《驳艾卜·穆罕默德·巴希利五项原则》《驳克尔比首要论据》等。

教学主张

马图里迪的教义学主张主要包括:

①认识安拉只能凭借理性,《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都要人们通过对宇宙万物进行观察和思维,达到信仰和认识安拉的目的;

②关于美与丑的标准,他认为事物分为三类,一类是人类的理性能够认识其美的事物,一类是人类的理性能够认识其丑的事物,再一类是美、丑界限不清,而只有安拉才能知其美丑;

③他认为安拉的行为都是有深奥哲理的,安拉愿为时,并不是被迫而为者,也不是必须当为者,因为安拉是自由的,为所欲为的;

④他强调安拉是有德性的,但又说那些德性不是安拉本体以外的东西,既不是依凭安拉的本体而存在的,也不是与安拉的本体相分离的;

⑤他强调见安拉是后世的事,后世的详情只有安拉知道,现世的人无法言其状;

⑥他认为安拉的言语是凭借其本体而自立的一种“意义”,是无始者本体的一种无始的德性,不是由字、词组合而成的;因为,字、词是新生的,不能凭借本来当有者而自立。因此,他实际上含蓄地承认了由字、词组合而成又表达无始之“意义”的《古兰经》是新生的,但不说是被造的;

⑦关于前定与自由,他根据《古兰经》提出安拉是世间一切存在的创造者,人的行为也不例外。但又认为,人类有选择的自由,人类依其被创造的“能力”从事“营谋”或不从事“营谋”是有自由的。人类愿为时,这种“愿为”就与被安拉创造的行为相连结,反之,就不相连结,因此,人类因其行为的善恶而受赏罚,乃是依据其有选择的自由而决定的;

⑧关于犯大罪问题,认为人的行为不是“信仰”的组成部分,故犯大罪的信士,尽管生前未曾悔罪,也不永居于火狱之中。

人物著作

马图里迪的主要著作包括《教义学论集》《一神论》《宗教基础学原理》《古兰经解》《教法渊源》《辩论集》《驳莱瓦菲祖派伊玛目说》《驳卡尔马特派》《驳克尔比首要论据》《驳艾卜·穆罕默德·巴希利五项原则》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教义学和教法学知识,也体现了他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