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头芥菜
狮子头芥菜是一道以芥菜为主料的美食。
菜品介绍
狮子头芥菜(shi zi tou gai cai)
芥菜即芥菜疙瘩,又称芜菁、芥辣、蔓茎、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为根用芥菜(注:雪里蕻和榨菜也都是芥菜的一种)。它质地紧密,水分少,纤维多,在襄阳市地区,人们还亲切的把它叫做诸葛菜。
因其形状酷似狮子头,故命名为“狮子头”。生长势强,叶簇较直立,叶片深绿色,叶缘有缺刻,内质根圆锥形,上不凹凸明显,入土白色为三分之一。适宜加工腌制。单株重0.25千克0.5kg,最大达1.0kg。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量达到5423公斤,亩纯收入3638.4元,成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芥菜大事记
1869年,清同治九年,樊城区“何同昌”“正兴和”等70多家大头菜酱园创立
1986年,襄樊酱品厂“隆中牌”芥菜疙瘩被商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襄樊酱品厂“隆中牌”大头菜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3年,襄樊酱品厂(原“正兴和”酱园)被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
2007年,襄樊酱品厂更名为襄樊鼎顺实业有限公司
2008年,“隆中牌”大头菜荣获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8年,“隆中牌”大头菜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8年11月,“隆中”牌大头菜荣获第五届中国(武汉市)博览会金奖。
芥菜处理流程
芥菜一般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加工後的芥菜疙瘩只有原重量的四成左右。存放越久味越香。
襄樊大头菜从原料选择到加工成品中间有5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大头菜的腌制方法,也由诸葛亮种於军中,传於民间、播於四海。
在民间,其腌制工艺一直是非常的简单。在宋代後期逐步形成襄樊大头菜三腌五卤六晒工艺,大头菜成为商品之後,大头菜的腌制便由民间转入作坊,形成集体性劳动,大头菜的腌制就带有很大的保密性了。
长期以来,其工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如今虽然有不少有关芥菜疙瘩腌制工艺资料,但真真的工艺(核心部分)任像千百年来那样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以及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和感觉来掌握。由此可见,大头菜腌制工艺确属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挑细选
狮子头芥菜的特点是:表面光滑、质地嫩脆、咸鲜味厚、香气浓郁。因此襄樊大头菜的原料必须按二条标准选择:
一是芥菜品种必须对路:选用本地农家优良品种“狮子头”芥菜。
二是鲜菜八成熟,适时采收:掌握鲜菜成熟度,做到适时采收。一般选择在农历小雪、大雪节气之间(约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芥菜基部的叶已枯黄,必须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