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永君
邸永君,1957年5月7日,号太史堂主,历史学博士,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得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族研究年鉴》副主编、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人物经历
邸永君,清史满族史专家,散文作家。
笔名朝天,男,汉族,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
1963年—1974年,先后就读于固安城内小学、马北小学、马庄农业中学和固安中学;
1974年3月—1975年11月在固安五七干校农场插队。
1975年11月起入石油部,先后任钳工、西南石油大学机械系储运专业进修生、石油勘察技校数学教师和华北石油职工大学附属学校历史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其间于1984年—1986年在华北石油教育学院历史专业学习。
1991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1994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1997年获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科研处处长、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晋升为研究员。
本人对祖先、前贤怀有温情与敬意,向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在个人修养方面,秉承先师孔子“君子不器”及曾子“修身、齐家”之古训,注重涵养性情,以文会友,粗通音律,颇嗜金石,喜篆刻,好风雅;坚持治实学,做实事,务实名;力求提升品位,实现价值,不枉此生。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与满族史、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史、当代民族文化问题。
讲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翰林院制度、虎年说虎、漫话文房四宝、《清代翰林与翰林后裔》系列、传统文化系列等课程。
个人作品
专著
《清代翰林院制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合著
论文
《清代的拔贡》《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清代荆州八旗驻防》《民族史研究》第1辑。
《关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考》《民族研究》2001年第6期。
《关于“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思考》《满族研究》2003年第1期。
散文
《真情豪气满乾坤——记吾师王钟翰先生》《新华文摘》2002年第8期。
《一代中国农民苦难的缩影——记我的舅舅田文葵》《华文精》May2003。
另发表其他论文、通讯、小说、散文、随笔、诗词、书评、访谈录等计120余篇,并著有散文集《愿将心事付瑶琴—读史随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社会活动
主要社会兼职:民族所纪委委员、河北省人才工程特聘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文史学会学术顾问、北京市怀柔区满族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等。
获得荣誉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2002年度好作者一等奖。
所著《清代翰林院制度》获2003年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清代翰林院制度》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清代满蒙翰林群体研究》获黑龙江省优秀图书奖。
曾连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好作者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