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伯涛

杨伯涛

杨伯涛(1909年4月-2000年2月20日),1909年出生于湖南省芷江县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侗族。原国民党第十八军少将军长。

杨伯涛16岁参加北伐,1927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未毕业即调任教三师排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教三师并入第十八军,杨伯涛随该师归隶十八军序列,后于1931年9月升任连长。1935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1937年8月,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弃学赴沪,后调任军部参谋,自淞沪战场转移至皖南广德战场,均深入第一线视察,及时将下情上报。战后复学,1938年7月毕业,转任黄维十八军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参加南海战役,保卫南昌。后又随军到平江地区协助汤恩伯阻击日军。

1939年2月,杨伯涛任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团长,驻宜昌西岸。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后于1941年任一八五师参谋长,参加反攻宜昌之战。1943年1月,任八十六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后又参与策划常德会战,并于1945年随所在的十八军奉何应钦之命协助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缩编,杨伯涛所在师缩编为十一旅,担任旅长。1948年7月,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并于9月晋少将军衔,10月任十八军军长,列入黄维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当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他也在双堆集被人民解放军31军第91师步兵271团7连班长俘获。

1953年,杨伯涛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获特赦,周恩来总理安置他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委员,著有《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陈诚军事集团纪要》。2000年杨伯涛逝世,终年9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伯涛1909年出生,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在那个兵荒马乱、百姓流离的时代里,杨家的日子过得异常的艰辛,小小的杨伯涛自小懂得母亲的艰辛,在他家失去父亲这位强有力的劳动力之后,母亲完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杨伯涛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只是由于家庭实在贫困,在上至中学的时候,母亲实在没法供他继续读书,杨伯涛就选择辍学去当兵。杨伯涛最初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从军报国,只不过是想混口饭吃,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

北伐战争

1927年8月,杨伯涛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七期。在黄埔军校的学习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决定蒋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战爆发,杨伯涛在黄埔军校并没有毕业。杨伯涛只能放弃黄埔军校的学业,进入第十八军,参加中原大战。

杨伯涛在进入第十八军以后,很快便得到了陈诚的信任。1931年9月杨伯涛升任连长。1935年杨伯涛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1943年,常德会战爆发,杨伯涛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得有勇有谋,深得陈诚喜欢。在常德会战结束后,杨伯涛被陈诚晋升为十一师的师长。杨伯涛能够成为十一师的师长,就代表着第十八军的军长之位也是伸手可得的囊中之物。

抗日战争

1937年8月,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杨伯涛弃学赴沪,由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委为营长,率部搏斗,后调任军部参谋,自淞沪战场转移至皖南广德战场,均深入第一线视察,及时将下情上报。战后复学,1938年7月毕业,转任黄维十八军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参加南浔战役,保卫南昌。后又随军到平江地区协助汤恩伯阻击西侵日军。

1939年2月,任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团长,驻宜昌西岸。当时,隔襄河与日军对峙,经常率部队过河游击,破坏日军后路和偷袭日军据点,颇有成绩。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宜昌失陷后,随九十四军在大巴山高地守卫重庆门户,与日军对峙。

1941年任一八五师参谋长,参加反攻宜昌之战。1943年1月,任八十六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7月,任陈诚六战区总部参谋处长。10月,参与策划常德会战,主管作战计划。收复常德后,由陈诚委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守备常德、汉寿。

1945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湘西雪峰山战役,妄图夺取芷江机场,解除中美空军制空权。他所在的十八军奉何应钦之命协助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杨伯涛在此次战役中,出其不意地截断日寇的退路,和王耀武配合默契,将日寇团团包围。杨伯涛歼灭日军一个轻重联队和步炮队一部,共歼灭日军28000多人。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雪峰山大捷”。也正是因为在此次战役中的赫赫战功,杨伯涛一举成为抗日名将。”雪峰山大捷“后,杨伯涛开始走进了蒋介石的视线,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蒋介石直接提拔杨伯涛为其嫡系军队第十八军的军长,同时亲自授予他少将军衔。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缩编,十八军缩编为整编十一师,他所在师缩编为十一旅,任旅长。

解放战争

杨伯涛跟随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所在部队开赴鲁西南,先后在钜野县张凤集、龙固集、江苏宿迁、鲁南、鲁西、大别山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7月,杨伯涛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

淮海战争

杨伯涛于1948年9月22日晋少将军衔,整编十一师恢复十八军番号,曾一度离军回籍,杨伯涛10月任十八军军长,列入黄维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他也在双堆集被人民解放军31军第91师步兵271团7连班长俘获。

1953年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他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1953年教导队解散,他受优待,未经军法审判。

特赦之后

1959年12月4日杨伯涛第一批获特赦,周恩来总理安置他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80年代以来,杨伯涛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委员,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

人物评价

由于杨伯涛曾在国民党第十八军任过美械装备干部训练班主任,谙熟美军装备武器的性能,故委他为研究班的班长。经过集体研究,最后由杨伯涛执笔,写成了一篇六万字的军事资料《关于美军战术的研究》,据说这篇资料受到毛主席的赞赏,教导大队的领导对研究班和杨伯涛给予了“你们对人民有功”的表扬。

人物纪念

电视剧《特赦1959》于2019年7月23日播出,由董亚春执导,赵琪编剧。真实还原了杨伯涛等人的人生经历,剧中的杨伯涛由耿懿饰演。

2021年6月25日,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大决战》播出,薛奇饰演杨伯涛一角,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

家庭成员

杨伯涛1909年出生,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完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人物作品

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著有《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陈诚军事集团纪要》。杨伯涛还出版了好几本书籍,比如《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陈诚军事集团纪要》《杜聿明将军》《杨伯涛回忆录》等多部珍贵的史料著作。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由杨伯涛书写的书籍为国家和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

人物轶事

杜聿明到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上班的这段时间里,杜聿明接到国务院办公室的电话通知,说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华,周总理于当晚要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他,届时要杜聿明作陪。杜聿明放下话筒,眉头紧锁地从公社回到生产队。同队的杨伯涛得知电话内容后说:“这是好事呀!抗战期间,英国军队和你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联手作战,这么多年过去了,蒙哥马利想要见你,也在情理之中呀!”杜聿明瞪了杨伯涛一眼:“要是这位英国元帅希望见面,我不会去的。当年若不是英军临阵怯逃,中国远征军也不会伤亡过半。好在今天是周总理的邀请,等会儿车子来了,我自然要去。”杨伯涛回瞪了杜聿明一眼:“粗布棉袄,满身泥土,你怎么进得了人民大会堂?再说了,蒙哥马利现在还是英国元帅,可是你只是一个农民,农民虽不低贱,但千万不能让高贵的英国元帅看不起我们。”说完,杨伯涛从箱子里取出一套他在国民党十八军军长任上购置的深色西装,匆匆替杜聿明穿好。虽然不太合身,杜聿明还是表示了感激。

“文革”结束后,杨伯涛写了一篇文章《陈诚军事集团发展史纪要》,该文在《文史资料选辑》第57辑发表后,引起了黄维的关注。作为陈诚的老部下,黄维和宋瑞珂认为杨伯涛的部分叙述有失公允。于是宋瑞珂首先“发难”,提笔写了一篇《陈诚及其军事集团的兴起和没落》,发表在《文史资料选辑》第81辑,以反驳杨伯涛的部分污蔑陈诚的言论。黄维的反驳也随即发表在选辑的“质疑、补充”栏目中。杨伯涛见状,毫不妥协,双方你来我往,一场笔杆子的战争就此爆发。事隔不久,陈诚的另两位老部下邱行湘和方靖也先后加入战团。其中邱行湘与黄、宋两人结成联盟,共同“讨伐”杨伯涛,方靖则以中立的态度将双方“笔伐”中的错误予以纠正。

对于“反杨联盟”,杨伯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黄维,杨伯涛则认为其“措辞尖刻、用心险恶”,尤其是黄否定了杨伯涛第十八军军长的身份,更是令他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带着黄稿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发难”,使战火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好在相关领导人及时出面进行耐心的劝导,这才使杨伯涛打消了续战的想法,并正式向委员会主委递交了撤销自己所写文章的书面申请。

参考资料

杨伯涛.怀化市人民政府.2024-01-15

文史专员(三)|竭心尽力工作的文史专员们(下).中国政协网.2024-01-15

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介绍.中国政协网.2024-01-17

《黄埔》杂志与口述历史.黄埔军校同学会.2024-02-08

抗日将领杨伯涛.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06

湘西雪峰山抗日名将杨伯涛.中国知网.2024-01-18

雪峰抗日名将杨伯涛的多彩人生.维普网.2024-01-18

抗日将领杨伯涛:在陆军大学学习的日子.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5

杨伯涛.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8

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今日头条.2024-01-15

文史专员(一)|从战犯到公民——周总理秘书童小鹏回忆特赦战犯的教育改造.中国政协网.2024-01-17

特赦1959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1-15

抢救性挖掘历史细节——兼观作家黄济人.今日头条.2024-01-15

大决战 (2021).豆瓣电影.2024-01-15

杨伯涛的抗战经历.中国知网.2024-01-18

从战犯到公民(1).人民网.2024-01-15

从战俘到公民_书评周刊·社科_新京报电子报.新京报电子报.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