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仙鼬鱼

仙鼬鱼

仙(学名:Sirembo imberbis),又名仙鼬鱼、鼬鱼,为鼬鳚科仙鼬鳚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背鳍87~90;臀鳍67~72;胸鳍23~24;腹鳍1;尾鳍9~10。体侧鳞约87~91横行,鳃耙外行约5+(11~13),内行2+10。体长83.5~177毫米。体长形,侧扁,向后渐尖且渐甚侧扁;体长为体高4.2~6.7倍,体宽9.3~11.8倍,头长4.5~5倍。无尾柄,头稍短小,亦侧扁;头长为吻长4.0~5.7倍,眼径3.8~4.6倍。吻很钝短,小鱼略短于眼径,大鱼渐略长于眼径。眼稍小,位头侧的上半部,后缘距吻端较距鳃孔的后端近,眼周缘固着。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其宽约等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较小,约位吻端与眼的正中间;后鼻孔大,位眼前缘的附近。口稍大,前位而甚低,口角约达眼后缘的下方。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仅后端附近外露,为截形,中央微凹,略伸过眼的后缘。下颌较上颌稍短,腹侧常有一骨棱。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短绒状牙齿;左右犁骨牙群连成人字形。舌厚,前端细尖且游离。下唇较上唇发达。前鳃盖骨无棘。 主鳃盖骨有一尖棘。鳃孔大,侧位,下端向前达瞳孔的下方。鳃盖膜分离,与颊部亦不连。鳃盖条7。鳃4个,第四鳃后有一小裂孔。假鳃发达。鳃耙仅下肢外行上方4个较长大,约等于鳃丝长及瞳孔,其它均为小突起状。肛门距尾鳍基略不及距吻端的1.5倍。鳞中等大,为圆鳞;头体各处均有鳞。侧线一条,为直线形,侧位而较高,后端附近不显明。

背鳍一个,始于鳃孔后端的稍后方,后端与尾鳍相连,头长约为最长背鳍条的2.3~2.6倍。臀鳍始于肛门后缘的附近,亦与尾鳍相连,其鳍条稍短于背鳍条。胸鳍侧位而略低,稍尖形,约第九至十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的1.4~1.8倍。腹鳍喉位,始于眼后缘的下方;左右腹鳍相距很近,各只有-个鳍条,鳍条不分叉,约伸达鳃孔后端的附近。尾鳍很窄,头长为其长的1.7~2.4倍。

体黄褐色,腹侧色较淡。背鳍的边缘为黑褐色纵带状,而且常有5~7处较暗呈黑斑状。臀鳍亦有一类似的黑褐色纵纹,但无斑而且下缘为白色。胸鳍及腹鳍为淡白色。口腔与腹膜无色,而鳃腔为灰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舟山市北部湾朝鲜西及南;国外达日本新泻以南,印度-西太平洋区,由日本至澳洲海域。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大陆棚砂泥底质环境,大约在100-200米左右深度的水层中。

生活习性

以小型鱼类及甲壳亚门为主食。

主要价值

仙鼬鳚因为较少见,所以就算一般渔民捞获,也只是弃置于下杂鱼堆中,除了学术研究之外,食用的经济价值并不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