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斝
方斝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青铜酒器,主要用于盛酒或温酒。斝是一种盛酒器和礼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斝,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它主要用于盛放或加热酒类饮品。斝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侈口、口沿上的柱子以及宽大的身体,底部通常配有长足。
形态特点
斝的形制丰富多样,器身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有些带有盖子,有些则没有。口沿上可能有一个或两个柱子,这些柱子的形式各异,可能是蘑菇形或鸟类形状。腹部的形状也有多种变化,如直筒状、鼓胀状或者下部呈分档袋状。斝的表面处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平整的素面,有的则装饰有兽头图案。底部的设计包括平底和圆底,而足部则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或柱形足等多种样式。在商朝早期,斝通常是平底、空锥形足或瘦小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洁,通常只有一层花纹。到了商朝中期至西周早期,斝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常见的是圆底或肥厚的袋状腹,柱形足,器体重厚,纹饰复杂,经常采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进行装饰,有时还会在云雷纹的地面上添加多层花纹。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斝常常与其他酒器如觚、爵等一起组成套装。
名称来源
名为“册”的斝因其器身上刻有“册”字而得名。这个单字铭文可能是制作者的姓名或者是氏族的标志。斝最初出现在商朝中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陶质的斝。在早期,圆形的斝较为普遍,而方形的斝则是商朝后期才出现的新类型。此件“册方”斝的铸造工艺精湛,同类的器物多数已流散海外,它是国内现存的珍贵文物之一。
参考资料
神秘酒器:斝.个人图书馆.2024-09-04
【中国古陶瓷器形】——斝.新浪微博.2024-09-04
斝.个人图书馆.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