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眉

孙眉

孙眉(1854年—1915年),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的长兄。

孙眉幼年在家协助父亲务农,15岁到南朗地主家当长工。1871年孙眉随舅父杨文纳赴檀香山谋生,初为雇工,后租地垦荒,经济实力增强,被政府允许回国招募华人做工。1873年孙眉迁入茂宜岛发展种植兼营商业、土地买卖、房屋出租以及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话公司等,为华人拥戴,被称为“茂宜王”。1878年,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学习、生活,得到孙眉的帮助,后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孙眉带头参加,并被推举为茄荷蕾分会主席。1895年时孙中山回国筹划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出售牲畜筹得2000美元捐充军饷。1899年,孙眉受到梁启超保皇派的影响,投向保皇派,还当上茂宜岛保皇会的领袖。1903年孙眉看到孙中山在《檀山新报》撰文与保皇派论战,便登报脱离保皇党。次年,孙眉再次变卖牲畜,认购军需为孙中山筹募革命经费。1904年至1905年间,美国管辖下的夏威夷政府颁布新的租地条例,损害旧租地者的利益,孙眉为此聘请律师抗争,至1907年孙眉败诉,孙眉宣告破产,举家移居香港九龙,购买陈少白的土地后孙眉便在香港种植果菜、饲养鸡猪等。1909年,孙眉在香港九龙秘密结党,参与筹备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他又潜入湛江,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收复雷州半岛。1913年秋,孙眉移居澳门。1915年2月,孙眉在澳门家中安静去世,终年62岁。

学者沈飞德评价:孙眉在社会上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社会活动家兼农场主;在家庭中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充满爱心的大哥;在革命队伍中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骨干分子。当代学者苏小红评价:孙眉是一个熟谙商务,洞达世情,阅历尤深的人,他有着天生的经商头脑,眼光独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眉是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市市)翠亨村人,父亲孙达成在家乡务农,少时孙眉不肯读书,读了四年书便结束学业,随父亲一起在家务农。孙眉15岁时,在南朗地主家做长工。1871年,舅父杨文纳从檀香山经商回国,孙达成找杨文纳商量,请他带孙眉去檀香山谋生。孙眉出国的事办妥后,没有路费,是由婶母程氏将家中的四亩瘦田典出才凑足路费。初到檀香的孙眉,与同乡郑强在当地华侨的菜园里工作,最初受雇于当地的华侨当农工,后来得到杨文纳的帮助,与人合伙依法向当地政府领地垦荒自己种植水稻。

成为“茂宜王”

1873年,孙眉迁入茂宜岛(夏威夷群岛五大岛之一)租地发展种植兼营商业、土地买卖、房屋出租和电话公司等业务,渐渐富有。至1875年,孙眉在檀香山拥有土地约6000英亩,有工人百余人,饲养牛、马、猪等牲畜数万头,成为岛上的有名气的牧场主,有“茂宜王”之称。1877年,孙眉在火奴鲁鲁经营得法,被政府允许回国招募华人做工,孙眉为方便开展工作,在火奴鲁鲁设立了移民办事处。

1878年,孙眉回国完婚时招募了数百名华人赴檀香山做工,大兴垦殖并打算将双亲和孙中山接去檀香山生活。孙眉把母亲和孙中山接在身边后,希望孙中山经商,但是孙中山志在读书,不愿为商,孙眉把孙中山送进当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奥兰尼学校读书。1882年,孙中山毕业于奥兰尼学校,学校校长韦礼士牧师将国王的奖品送到牧场面交孙眉。数月后,孙中山又进入檀香山奥阿厚书院就读,准备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孙眉认为中国的教化最好,怕孙中山在西方读书被“洋化”,便让孙中山在1883年时归国学习国学,并在同年让孙中山再次赴檀香山,希望孙中山从商,但是孙中山拒绝从商。1883年7月和1885年4月,孙中山两次回国在香港西医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习,孙中山的生活和求学费用均由孙眉资助。

资助革命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意在振兴中华、倾覆清廷。孙眉得知创立意图,带头参加兴中会,并被推举为茄荷蕾分会主席,并到百衣筹建分会。在孙眉等人的影响下,檀香山兴中会会员增至百余人。1895年时孙中山回国筹划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出售牲畜筹得2000美元捐充军饷。广州第一次起义失败,孙中山转往檀香山对孙眉讲述起义失败经过。孙眉劝说孙中山,并建议孙中山向外发展。

1899年,孙眉与檀香山兴中会会员受到梁启超保皇派的影响,投向保皇派,孙眉当上茂宜岛保皇会的领袖,兴中会为此快要解体。1903年孙中山在《檀山新报》撰文与保皇派论战,孙眉等人登报脱离保皇党。次年,孙中山为了筹募革命经费,在檀香山发行军需劵,孙眉再次变卖牲畜,认购军需劵。同年,孙眉劝说孙中山参加在美洲和檀香山华侨社会中反清复明秘密会社洪门致公堂。

由于美国吞并夏威夷后,对各岛农场租地修改条例等,1904年至1905年间,美国管辖下的夏威夷政府颁布新的租地条例,损害旧租地者的利益,孙眉为此聘请律师抗争,至1907年孙眉败诉,租用的农牧场土地被收归国有,孙眉还将部分产业折抵讼费。同年秋天,孙眉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河内孙中山镇南关起义商量善后的办法。孙眉回到檀香山后决定将自己的产业变卖,孙眉宣告破产,为将檀香山农牧场的善后做好,孙眉前往越南河内与孙中山面商,得知孙中山急需大量军饷,便结束檀香山的事业,将母亲及其它的人移居香港九龙。孙中山的结拜兄弟陈少白购置九龙牛池湾荒地10余亩,陈少白想将一半的土地卖给孙眉,由孙眉经营农场,孙眉便在香港种植果菜、饲养鸡猪等。

投身革命

1908年孙眉与田桐等人破坏保皇党在新加坡振武社的宣传活动。而同盟会中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先后两次掀起“倒孙”风潮,第二次还牵涉到孙眉和孙中山的家属。1909年孙眉在香港九龙秘密结党,扩大革命影响,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后便筹备广州新军起义,孙眉负责制作青天白日革命旗帜。1910年杨太夫人病危,孙眉经济窘迫,无力治疗母亲,便求助于孙中山。不久杨太夫人病逝,孙眉无钱为母亲购棺下葬,是南洋的革命党人募款寄来,同盟会会员罗延年协助办理丧事才将杨太夫人安葬。送走杨太夫人后,孙眉的革命活动被清政府侦悉,于是,清政府买通当地警察,秘密拘捕孙眉并准备押解至广州市。罗延年得知情况,通知革命党人设法营救,最终孙眉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解往澳门。孙眉将农场交还陈少白,与杨德初等接受孙中山委派,秘密潜入湛江(前身广州湾),化名黄镇东,以商号“三泰利”为联络点,从事革命活动,联络广东南路的义军。

1910年10月,孙眉乘日本邮轮抵新加坡,在11月时赴马来西亚槟岛参加秘密会议,策划广州起义,这次会议促成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会后,孙眉潜回内地,负责联系革命同志及会党人员的任务,策划新建陆军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眉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收复雷州半岛六县。直到1911年11月广州市光复才返回广州。

病逝澳门

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广东省各界推举孙眉为广东都督,由于孙中山不同意,孙眉不理解孙中山对孙中山大为不满。同年5月,孙中山回到故乡翠亨村,孙眉当着亲朋的面责备孙中山,孙中山劝慰孙眉后,孙眉便想通了。次月,孙眉便 在《民生日报》发表了《孙寿屏启事》对“扶正同盟会”之事进行辟谣。1913年,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失败后,亡命日本,孙眉反对袁世凯窃国,从翠亨村移居澳门。1915年2月11日,孙眉对孙子孙乾说要如厕,坐上马桶后不久,便垂下头安静地去世了,终年62岁。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当代学者苏小红评价:孙眉是一个熟谙商务,洞达世情,阅历尤深的人,他有着天生的经商头脑,眼光独到。

当代学者马东玉评价:孙眉最初是一个思想顽固,侧重保守的华侨资本家,后来成为一个拥护革命的激进者。

学者沈飞德评价:孙眉在社会上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社会活动家兼农场主;在家庭中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充满爱心的大哥;在革命队伍中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骨干分子。

墓葬与纪念

孙眉墓

孙眉于1915年2月11日病逝于澳门,葬于澳门西洋坟场。1934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拨一万元国币将孙眉的骸骨从澳门迁葬至翠亨村犁头尖西南山腰处,并于次年4月立碑,墓碑刻“显十八世祖寿屏孙公之墓”。孙眉墓表高320厘米,宽92厘米,厚14厘米,碑文由汪精卫(精卫)书写,记述他的生平并表彰他的革命功绩。2000年11月,孙眉墓及墓表被列为广东省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纪念中学“寿屏堂”教学楼

该学校原名“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后名改为中山纪念中学,由孙中山长子孙科为纪念孙中山而创办。学校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1934年修建。学校有六座建筑分别命名为“寿屏堂”,“皓东堂”,“哲生堂”,“鹤龄堂”,“逸仙堂”,“慕贞堂”,其中教学楼“寿屏堂”就是对孙眉的纪念。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2003年出品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演员米国强饰演孙眉。

参考资料

[国家级]中山纪念中学旧址.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4-01-19

《走向共和》.豆瓣.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