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权钱

秦权钱

“秦权钱”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重要标志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新政权,其中包括统一货币。

历史背景

秦朝建立前,各诸侯国使用的货币形状各异。齐燕地区使用的是刀状形货币,韩赵魏地区则使用布状形货币,而楚国流通的小型蚁鼻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原有的多种货币,推行“半两”圆形货币作为全国通用的法定货币。这种外圆内方的货币形式在中国延续了约2000年,直至清末民初。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秦朝政府不仅铸造了大量的“半两”钱,还铸造了一些特殊的“重四两”秦权钱。这些权钱被用来检测“半两”钱的质量,以防止私人非法铸造。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朝廷有权铸造货币,禁止民间私自铸造。秦朝的“半两”钱重量约为现代的8克,而权钱的重量应为八枚“半两”钱的总和。这种权钱的铸造对于监督和规范货币流通,以及巩固“半两”钱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与研究

关于权钱的历史记录最早出现在清代戴熙在其著作《古泉丛话》中有提及,鲍康也在其作品《观古阁泉说》中提到了权钱,并附有拓片。丁福保主编的《古钱大辞典》也对权钱进行了描述和展示。然而,书中提到的实物已经无法寻觅。考古学上,一枚刻有“第十七重四两”的权钱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西安市被发现。著名古钱币专家方若见到这枚珍贵的秦权钱时表示,这是他几十年来首次见到真正的秦权钱,感到非常幸运。这枚权钱不仅是秦朝统一货币的见证,也是国家宝藏级别的文物,可以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商鞅方升相媲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