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甜槠

甜槠

甜(黑枕黄鹂马来亚种:Castanopsis eyrei (Champ.) Tutch.),又名红背甜槠,是壳斗科锥栗属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大树的树皮纵深裂,厚达1厘米,块状剥落,小枝有皮孔甚多,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3厘米,宽1.5-5.5厘米,顶部长渐尖,常向一侧弯斜,基部一侧较短或甚偏斜,且稍沿叶柄下延,压干后常一侧叠褶,有时兼有两侧对称的叶,全缘或在顶部有少数浅裂齿,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凸起,其余平坦,很少裂缝状浅凹陷,侧脉每边8-11条,甚纤细,当年生叶两面同色,二年生叶的叶背常带淡薄的银灰色;叶柄长7-10毫米,稀更长。

雄花序穗状或复总状花序,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被疏柔毛;雌花的花柱3或2枚。果序轴横切面径2-5毫米;壳斗有1坚果,阔卵形,顶狭尖或钝,连刺径长20-30毫米,2-4瓣开裂,壳壁厚约1毫米,刺长6-10毫米,壳斗顶部的刺密集而较短,通常完全遮蔽壳斗外壁,刺及壳壁被灰白色或灰黄色微柔毛,若壳斗近圆球形,则刺较疏少,近轴面无刺。

坚果阔圆锥形,顶部锥尖,宽10-14毫米,无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花期4-6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杭州市建德市平阳县泰顺县云和县庆元县奉化区天台县开化县等)、安徽、江两、福建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东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300-1700米丘陵或山地疏或密林中。在常绿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适生于气候温暖多雨地区的肥沃、湿润的酸性土上,在瘠薄的石砾地上也能生长,适应性较强。幼年耐荫,成年则需一定的光照条件。深根性,萌芽力强。天然分布的常构成纯林或与木荷、丝栗、滇青冈石栎赤杨叶等树种组成混交林。

人工栽培

人工繁殖

采种

选择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10月下旬当带刺壳斗转现黄褐色时,连果序采回。在阴凉处摊成薄层,等壳斗开裂坚果脱出后,选取种仁饱满、籽粒肥大、种壳光亮者,层积沙藏,留待播种。

播种

选灌溉方便,日照时间较短地点的沙质壤土为育苗圃地,早春条播,每亩播种量50千克左右。幼苗出土后立即遮荫,加强培育管理,两年生苗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荒山造林的在劈山炼山后,挖50厘米见方、深40厘米的穴。起苗前适当修剪叶片,根部蘸泥浆,选无风的阴天或微雨天栽植。造林后三年,每年劈草、扩穴、埋青两次。

甜槠宜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在马尾松疏林下造林可在林地劈除灌木禾本科杂草后挖穴种植甜槠,以提高林地的生产率,改善疏林的生态条件,控制松毛虫属的危害。

甜槠虽是一个优良阔叶树种,但育苗造林较少,其原因是次生杂木林多,尚未全面开展培育管理,群众也未认识到甜槠等阔叶树种的优点。为此,要对次生杂木林开展封山养留和抚山育林,提高林地生产力。

主要价值

木材:甜槠木材纹理直,结构尚细,质坚硬。气干容重约0.552克/立方厘米,弯曲强度约752千克/平方厘米,端面硬度436千克/平方厘米,弦面硬度307千克/平方厘米。木材加工容易,少开裂,刨面光滑,钉着力强,油漆性质良好。适于建筑、门窗、室内装修,家具档料、农具等用材。

栲胶:壳斗与树皮可提栲胶。枝朽木可培育香菇。

食用:坚果出仁率66.32%,种子含淀粉及可溶性糖61.9%,粗蛋白质4.31%,粗脂肪1.03%,味甜,生熟食均可,并可磨粉或供酿酒,也是良好的猪饲料。

观赏:可孤植、列植或群植作庭院观赏或用于公园森林景观建造。

保护级别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参考资料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植物智.2024-07-31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31

Castanopsis eyrei.植物智.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