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东
王江东,湖南人,85后新锐作家,自由撰稿人,澎湃科技公司销售经理。写过歌,卖过杂志,干过金融,也做过工程师。自称是一个爱文字爱音乐爱电影的婉约派闷骚型流氓。擅长生活随笔、时评影评、青春文学。其文字极为贴近生活,因此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个人经历
王江东从小就喜欢安静的空间,自己一个人抱着各类小说疯狂阅读。在他二十岁时,就已经有了惊人的阅读量。这也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江东从中学开始创作各种短篇小说,并发布于各类报刊杂志。他的才气在其年少时就已被众人所关注。
“我的童年不是童话也不是小说,没有一个穿着粉红色裙子戴着粉红色蝴蝶发夹名叫小红的漂亮女同学在下雨天愿意跟我共伞回家。尽管如此,我也从不会在乌云下失落。”王江东说,“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谁毁灭了那些我们童年时所憧憬的一切。那些记忆与希冀又如何能如大便般被马桶一冲就离我们而去,它们又如何能宁愿被冲进下水道也不愿留在我们能够想象的空间。”
王江东从小成绩优异,初中开始喜欢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导致成绩下滑。高中开始便一落千丈。高考时数学以18分的惊人成绩考入一所三流大学。
“高三时我就多次跟家人提出要辍学,当时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读书除外。”王江东忆起往事时面带笑意,“其实很多事情,装着糊涂一往直前或许比清醒的左右徘徊要好。我就是活得太清醒了。那个时候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到底在思考什么问题。如果我连自己在思考什么问题都不知道,那么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何?如果我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解决的方法和答案是否是正确的,我又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到底在思考什么问题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悲剧的是当我环顾四周,发现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困扰着其他人的问题。人活一辈子,你活成什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自己活成了什么样。
”大学毕业后,王江东没有找工作,而是每天呆在家中写作。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王江东颇为无奈的说:“生活除了给我们现实生活还会给我们一些其他的诸如梦想之类的东西。很多人抛弃现实去追逐那些现实之外的事物,最后遍体鳞伤。殊不知,你只有将现实照顾的妥帖了,才有资格去慰藉现实之外的那些你所想要追求的。让你的父母妻儿穷困寒酸的陪着你追逐所谓的梦想,这样的梦想本身就是畸形的。”
几个月后,王江东终于想通。直到现在,他已是某电子行业的业界精英,却依旧没有将写作当做唯一的职业。他说:“一个人有事业很重要,有爱好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很难受。我后来想得很清楚,我之所以这么喜欢文字,是因为我只是想一直这样静静地用平淡的文字记录我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与丰富多彩的简单生活。为何一定要让它与我的现实生活发生冲突呢!”
“一切自以为是的忧伤,都是庸人自扰的结果。”当被问起如何看待伤痕文学时,王江东如是答道,“快乐与悲伤不只是在情绪上不同。所有的快乐都可以被定格在某些时间段。而悲伤无法定格,它会永远存在你的记忆,你走多远,它就跟多远。你走多久,它就跟你多久。
由于他的文字常涉及到青春,所以,当问起他对自己青春的看法时,他有着自己的独特诠释:“那个时候他还弹着吉他,那个时候阳光明媚,他一点都不忧伤。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无所有,却富的还剩下理想。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什么都有了,却穷的连理想都没了。”
个人作品:
《五毒剑尊》 长篇小说
《活得再苦逼,也不要忘记牛逼的梦想》 影评
《对不起,我们都不敢成为牛结实》 影评
《血色蝴蝶》 短篇小说
《千里孤坟》 短篇小说
《酒馆与理想》 短篇小说
《君不见一世芳华》 短篇小说
《江湖不相信眼泪》 短篇小说
《杀了青春喂狗》 短篇作品集
《午夜梦回》 随笔
《习惯不习惯的习惯》 随笔
《青春之死,死无对证》 随笔
《人似当时,月似当时否》 随笔
《怀念是谁也无法定格的模样》 随笔
《青春还没掏出枪,我就已经倒下了》 随笔
《醉梦》 诗歌
《天亮就起航》 诗歌
《油菜花开》 诗歌
《二十三》 诗歌
经典语录
• 闲下来的时候我经常会想着哪些人已经走出了我的生活,哪些人留在了我的生活,我错过了哪些人的生活,我又进入了哪些人的生活。人生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由很多个片段组成,每个片段都会换一批人与你一起出演。没有人能与你一直演到底,因为你会离开很多人,也有很多人会离开你。
• 我想,我终会有那么一天,一个人躺在一条空无一人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干净的公路上。那天,天空非常蓝,阳光和煦而不刺眼。那天,我没有方向,也不需要方向。
• 我曾无数次的从流离失所的梦里醒来,这个世界总是不能在我惊醒的刹那间向我床头洒下一束和煦的阳光。
参考资料
图文: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账单.人民网.2013-11-16
天津日报评论员:最大限度把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