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艺术的意蕴

艺术的意蕴

《艺术的意蕴》是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旭光。

内容介绍

《艺术的意蕴》在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广阔坐标上,从世界客体、创造主体、作品本体、接受主体等多种维度入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及艺术学的有关问题:诸如艺术学的历史、对象构成、学科定位、人文价值、艺术在现代面临的问题等,并在论述中穿插进大量生动的例子和精美的图片,引导读者进入到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作一次心灵的巡礼,从而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艺术的意蕴》可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的人文修养读物。

作品目录

艺术的基本问题――代前言

第一章 古老的艺术与年轻的艺术学

艺术:术语的困惑

艺术:从历史的方向看

艺术之成为艺术

艺术学前史:简略的回顾

艺术学学科:对象 方法与体系

第二章 在贫乏的年代,艺术何为

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

艺术和艺术学:人文科学概论与人文价值

艺术: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

第三章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镜”与“灯”:表现与再现的矛盾

中西艺术实践:典型与意境的对立

超越表现/再现 典型/意境的对立

第四章 主体:走向自由的创造

“人心之通天”:主体与客体的遇合

“人化的自然”: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艺术家与语言的搏斗

秘响旁通: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第五章 艺术本体论:作品与形式

艺术品:何时?何地?何人?

艺术品对物的超越:物―器具―艺术品

艺术作品形式研究的回顾

艺术作品的层次分析

第六章 诸神的合唱:艺术接受探奥

视界转换:走向接受之维

创造与“净化”:艺术接受的意义

共鸣或“视界融合”:艺术接受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艺术必有意义”:惯例、程式、前理解与先结构

“空故纳万象”:艺术接受的态度与层次

第七章 面对艺术新难题

“米涅瓦”的预言: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与“艺术死亡”的难题

现代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全面挑战

未完的结语:开放的艺术体系 永恒的艺术意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