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侣伦

侣伦

侣伦,原名李林风,也曾使用笔名李林风、林下风,是香港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尽管在他有生之年,他的作品和贡献似乎常被忽视,但他的名字与香港新文学紧密相连。侣伦出生并成长于香港,除了北伐和日军占领期间不到五年的时间外,他在香港度过了七十二年的长时间,是真正的香港人。他的文学创作跨越了六十年,对香港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

人物经历

香港电影编剧、小说家。侣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得拓荒者之一,是香港早期新文学中最有成就的作家。祖籍丰顺县附城(今丰良镇),生于香港九龙。1919年入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后入英文学校,又因家境贫困而中止。

他的文学生涯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作品多以恋爱、爱情为主题,中期经历香港沦陷,作品开始以战争为主题,晚期则主要描写都市人的生活。

1926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发表组诗《睡狮集》。1927年曾到广东省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回港。1928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29年办文艺刊物《岛上》。1930年小说《伏尔加船夫曲》在《北新》杂志的“新进作家特号”征文中入选,名列第二。1931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南华日报》副刊《劲草》主任编辑。1935年参与创刊《时代风景》,同年夏出版散文集《红茶》。

1937年发表其早期代表作《黑丽拉》,同年进入香港“大观声片”影片公司、合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编写了《时代先锋》剧本。1938年至1941年在香港南洋影片公司任编剧,先后编写了9部电影剧本,代表作有《强盗孝子》、《怪侠飞天龙》、《大地儿女》等。

1942年,香港沦陷后,逃至内地,在惠阳区县东江教小学,并创作中篇小说《无尽的爱》。1945年回港,1946年任《华侨日报》的《文艺周刊》主编。1955年创办香港采风通讯社,1984年退休。60年来他的文学创作从未中断过,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四五十年代曾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创写了非流行作品亦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畅销的先例,在香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小说《穷巷》是其长篇代表作,描述香港的四男一女在战后的沉重经济压力下团结互助向恶势力做抗争的故事。作者对在逼租,失业、失恋、受压迫中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寄予无限同情和希望,通过他们的悲欢歌颂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作品有强烈的戏剧性,心理描述细致入微,语言生动多采,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性。侣伦的创作在香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他的作品不仅在四五十年代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创造了非流行作品在香港畅销的先例。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参考资料

侣伦[港] (1911.9.30—1988.3.26).中国作家网.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