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在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位于宜昌东站片区,南临柏临河路,西临求索路。

宜昌博物馆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2014年改建,2019年9月重新开放。宜昌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展陈面积12988平方米,现有各类藏品587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23套、2555件。常设展览有近代宜昌、书香墨韵、风情三峡、古城记忆等。

2020年12月,宜昌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3年12月,入选为第五批湖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名单。宜昌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旧馆合并

1980年4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下文成立宜昌地区博物馆,馆址设在乐善堂天主堂内(自立路1号),主要担负全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1986年12月14日,宜昌地区博物馆开工奠基典礼。于1987年正式动工兴建。1988年5月,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宜昌地区,为正在兴建的宜昌地区博物馆亲笔提写“宜昌地区博物馆”馆名。1992年,将原宜昌地区博物馆和原宜昌市文物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1993年6月,宜昌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宜昌博物馆占地面积9700m,建筑占地3825m,馆舍建筑面积7400m。1993年8月,宜昌博物馆对外开放,当时展出文物约1000余件,分为IH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楚文物、秦汉文物陈列三个部分。

另开新馆

2013年11月,宜昌博物馆新馆项目启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9.50亩。总建筑面积43080m,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280m,地下建筑面积9800m。建设层次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停车位289个 (含地下室)。2019年9月6日,宜昌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宜昌博物馆新馆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柏临河路。2019年底,宜昌博物馆开启了智慧景区建设工作。借助大数据平台优势,宜昌博物馆联合支付宝公司应用人脸识别,AR技术,进行疫情防控。宜昌博物馆联合“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22个),规划线上展览,开展社教课程宣传、线上直播、文物数字资源挖掘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活动。

2020年12月,宜昌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2月,成功创评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峡尽天开》主题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百强推介项目和第四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古城记忆》专题展荣获第五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2年,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宜昌博物馆发行首款数字藏品《太阳人石刻·九歌系列》,率先迈出湖北省地市级博物馆数字藏品步伐。同年9月7日,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州)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并于2022年9月6日完成公示,确定宜昌博物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6月,宜昌博物馆举办包括展览、传统技艺展示体验、学术讲座、传统服饰曲艺表演等在内的系列主题活动,旨在隆重庆祝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

方位布局

宜昌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展陈面积12988平方米,现有各类藏品587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23套、2555件。规模较大、造型美观、设计理念先进、功能齐全,展陈内容丰富、服务设施完善、参观环境优雅,较好地体现了功能现代化、服务人性化。集中展示了宜昌市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是宜昌历史变迁的缩影和知识文化的殿堂。

宜昌市博物馆以“峡尽天开”为展览主题,包括远古西陵区、巴楚夷陵、千载峡州、近代宜昌等4个基本陈列,风情三峡、古城记忆、书香墨韵等3个专题陈列,开辟鸿蒙、物竞天择(贝林厅)、数字展厅等3个特展陈列,共 10个展陈板块33个单元。宜博馆藏文物共 5000余件/套(含民俗展品等),多为精品,记叙了宜昌历史文明的发展。

陈列展览

宜昌博物馆·一楼

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展厅是由走进非洲、野性呼唤.铁角铜蹄、生存之道和长江大保护5个单元组成,主要介绍的是肯尼斯·贝林先生(已故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捐赠给宜昌博物馆的南非、北美大陆的200余件珍稀动物标本。展厅内有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非洲象,非洲最大的猫科非洲狮,最古老的誉椎动物中华解以及各种动植物等。物竞天择展厅对博物馆更好的发挥社教功能,推动科普事业的普及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开辟鸿蒙

分为时空隧道、生命之光、走近地球、岩石矿物、宜昌市地质五个单元,以原武汉地矿研究所龙化石博物馆移交给我馆的337件动植物化石标本、岩石矿物标本为基础,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地质沙盘及地层剖面模型展示,按照当前主流学术观点,简要介绍了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等天文知识,试图揭示生命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让人们了解自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通过对宜昌地质的介绍,让人们了解她的美丽风姿,珍惜这一大自然馈赠的珍宝,进而能激发荣誉感、使命感、满足感。

宜昌博物馆·二楼

远古西陵

远古西陵展厅,展示出了宜昌市旧、新石器时代人、猿相揖别的嬗变过程。旧石器展示出了以“长阳人”为代表的原始生活状态及生态环境;新石器时代因城背溪文化的诞生便启开了长江中游和峡江地区人类文明的先河,接下来阐述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农业、养殖、纺织、制陶、建房和原始记忆与意识崇拜的演进过程。

巴楚夷陵

巴楚夷陵厅,是对两周时期巴和楚两国文化在宜昌地域的相互影响、渗透和排斥的展示。巴文化承载着原君、巴莫子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器、礼器、葬俗等内容;楚文化中隆重推出万福域出士的早期青铜编钟和大型楚遗址,以及两周至两汉时期绚丽多彩的铜器、漆器、陶器和葬俗;彰显出了屈原文化王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的靓丽色彩。

千载峡州

因地扼长江三峡之口,宜昌故名“峡州”。自南北朝至明,宜昌一直是“峡州治所”之地。三国、两晋以来,宜昌在时代变换中历经荆门虎牙之战、晋灭吴之战、陈峡江之战以及明未抗清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遗留了各时代的文化遗存。本展厅共分十三个单元,通过对各时期各类别遗迹遗物的展示让观众基本了解这段漫长历史的概貌。

宜昌博物馆·三楼

近代宜昌

宜昌开埠以后,大量洋行商号的涌人拉动了宜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达到一次高峰.为顺应商业贸易的发展行帮形成和商会发展成熟也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宜昌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并在滨江一带形成了转口贸易中心,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面貌尽管宜昌开埠是清政府被动实施的开放政策,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宜昌市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宜昌城市的现代化。

书香墨韵

书法艺术作为五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即便古人均以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可以书家名之者,依然了了。这缘于书法是一门极其专业的传统艺术,千日莫论书,书法需要长期的技法锤炼与审美经验的积累。书品如人品,荷海为人宽厚低调,书风潇洒飘逸,习书多年,科班出身,先后转益多师,现任职南京艺术学院,已为当代江苏书坛颇具声名的青年才俊。好的书法应是人与彼岸世界间的耳语。温婉细腻,不失华贵也不落俗套。犹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彼岸花,落寞而自持,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 “夫画者: 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窃以为书法可以借用“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发于天然”来评价。书法不是矫揉四时并运,造作之物,矫揉造作则媚俗。而发于天然者四时顺达,感人情,明事理,则令人左观右看百遍而不厌,如沐春风。

风情三峡

三峡·宜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促使巴、楚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造就出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展示三峡·宜昌市民俗风情,留住岁月痕迹,汲取民间精华,感受先辈们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是我们这一代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宜昌博物馆四楼

古城记忆

滚滚长江东逝水,百年千载,唯有涛声依旧。巴楚夷陵,这座千年古城,为后来人遗留下无数斑斓记忆、璀璨文化。 为展现宜昌古城留下的历史印记,宜昌博物馆潜心数年,筹备规划,打造2600平方米屋顶露天沉浸式特色展厅《古城记忆》。展厅按照宜昌古城原有街巷,遵选富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以仿照复制原生环境的形式,将城门、牌坊、文庙书院、祖屋、民居中的燕子门楼以及明清家具匾额、九佬十八匠的用具展示等一系列极具宜昌历史文化特色的代表场景再现出来,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宜昌古城的历史风貌,触摸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生命脉搏。

馆藏文物

以上为部分藏品

文化活动

以上参考:

2022年2月21日下午,“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筹备会在宜昌博物馆召开,“宜荆荆恩”四地11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25人参加会议。会议旨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学习互鉴、融合发展的开放交流平台,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宜昌博物馆联合宜昌市三游洞管理处、夷陵区文物管理所精心策划了《楚峡云开——长江三峡湖北段沿江石刻拓片展》。展览以石刻拓片为切入点,通过四十余件三峡石刻拓片精品展现三峡文化的雄奇厚重与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宜昌博物馆举办了两场古代碑刻与拓印技艺专题学术讲座。赵力光、李文英两位业界资深专家对中国古代碑刻的发展历史、分类、特点及拓印的历史、技法,拓本的价值与鉴赏等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让观众在观展之后进一步了解拓片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所获荣誉

参观信息

参考资料

Yichang Museum.中国日报网.2024-01-06

宜昌博物馆.宜昌市人民政府.2023-12-30

湖北宜昌博物馆新馆开馆 多件珍贵文物亮相(图).中国新闻网.2024-01-06

全国先进!宜昌一人获得表彰!.澎湃.2024-01-06

捧得第七座“小金人” 宜昌博物馆新馆获鲁班奖.荆楚网.2024-01-06

月圆荆楚赴佳约 打卡湖北新晋10家4A景区.百家号.2024-01-06

宜昌的秋天,「逛馆」与「美景」可以兼得!.澎湃新闻.2023-12-30

宜昌博物馆.宜昌博物馆.2023-12-30

新命名24个单位!第五批湖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公布.百家号.2023-12-30

数字化赋能宜昌博物馆文化传播.百家号.2024-01-06

关于宜博 国家一级博物馆.宜昌博物馆.2023-12-30

官宣!湖北又添10家.今日头条·长江云.2022-09-08

宜昌博物馆“上新”.三峡宜昌网.2024-01-06

媒体聚焦,宜昌逐“绿”…….百家号.2024-01-09

宜昌市新增两家4A级景区!.宜昌市人民政府.2024-01-09

常设展览.宜昌博物馆.2023-12-30

博物馆现庞然大物!5米长巨型非洲草原象标本亮相成都.中国新闻网.2024-01-09

宜昌博物馆:溯源峡江文明 体味巴风楚韵.中工网.2024-01-06

宜昌市率先迈出湖北省地市级博物馆数字藏品步伐.湖北网台.2024-01-06

展览回顾.宜昌博物馆.2023-12-30

“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筹备会在宜昌博物馆召开.三峡宜昌网.2024-01-06

联系我们.宜昌博物馆.2023-12-30

来宜昌,就对了!.百家号.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