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岚村

南岚村

余姚市大岚镇南岚村,南岚村位于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丹山赤水旅游区的进口处。在33省道69至70K路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占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境域四至,东至大路下、柿林村,南至大俞、华山村,西至黄家庄村,北至戴米、丁家村。全村有耕地1530亩,林地3400亩,茶园3500亩。有6个自然村,分4个片,14个村民小组,现有1470人口,476户人家。有党员67名,下设4个党小组,46年村民代表。200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40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38元,村级集体收入169.69万元,可用资金32万元,人均集体收入779元,村级固定资产235.6万元。村属高山平原,以黄坭土为主、有香灰土、沙质土,适宜种植茶树、花卉。

大岚镇下辖村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由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石鼓四个村合并,为南岚村。差翅亚目岗因山形象蜻蜓,又在山岗上而得名,1943年三五支队蜻蜓岗后背建造了东、西两炮台,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浙东的战略要地。石鼓村因原有两个五尺六寸穿心的石鼓而得名,相传在北宋时候,该村出了一个姓沈的县太爷所雕。1956年成立低级五星合作社到1962年的五星高级社,由石鼓、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四个村合并,转入公社化后分散,分别为石鼓村、陶家坑村、西岭下村、蜻蜓岗村。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三村合并,取名为西岗大队、蜻蜓岗大队和东方红大队。1971年陶家坑村归填茶场所管,蜻蜓岗与西岭下两村一直到1983年,取名为蜻蜓岗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分别为蜻岗村、西岭下村、陶家坑村、石鼓村。

产业经济

农业以水稻、茶叶为主,而茶叶是主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户以种、管、制、销一条龙自产自销经营方式。种茶历史较早,早在30年代已有茶农进行以茶兑米、兑盐等的交易活动,至1957年,开始兴建初制茶厂,当年,蜻蜓岗创办的茶园受到了中央妇联颁发的(七组妹茶园)扁额,后中央出口处处长亲自到蜻蜓岗考察验收。2005年底,村拥有集体茶厂3家,个体茶厂10家,引入精制茶厂1家,茶叶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左右,花卉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收入达70万元左右。村级电站3座500千瓦,入股电站2座80千瓦。矿泉水厂1家,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丹山赤绿色土特产市场。

村镇建设

解放初期,村民住宅多为平房和草房,目前大多为二至三层楼房,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2001年对全村400多只露天粪缸进行了拆除,新建垃圾箱20余只,配备保洁员三名。对农电网进行改造,新安装路灯40余只,开通了自然村之间的夜间照明。2002年建造了石鼓通西岚自然村长1.9公里的四级公路,2003年开通和改装了西岚、陶家坑两自然村的有线电视,做到了户户能看有线电视、家家能通电话的良好现状。2004年对全村村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除二个小自然村)。2005年对陶家坑、西岚两自然村安装了环保形的自来水。2006年对西岭下至石鼓、西岭下至陶家自然村的通村公路4.4公路长的路面进行全面硬化。同时,对西岭下、石鼓、蜻蜓岗三自然村的自来水进行扩建改造。

社会事业

1993年建立小学,面积1500余平方米,到200 年全镇教育网点调整,小学撤销,只剩幼儿班,到2006年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幼儿班撤消。2000年创建了老年活动室,2005年建成了村落文化宫。建造一所村卫生室,年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发展特色

丹山绿色农副产品市场的建成,是带动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的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茶叶。全村有茶园3500亩,茶厂13家,形成了一定的茶叶生产规模。

发展目标

建设新农村,发展南岚村、建设南岚村,共奔小康路,进一步完善南岚村基础实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优化村容村貌,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