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刀
就武士刀而言,我们说的长度是指刃长。因为刀装的长度是可以看个人喜好加减的。一般如果把玩的话。太刀比较漂亮,但是用于实战个人认为用打刀比较好。也就是武士们切腹用的胁差。刃长在30--60CM、挥舞比较爽。杀伤力很好。单手反手切直径4厘米的竹子很轻松。但是用太刀就不行,必须双手持刀。
外形变迁
弯曲的曲线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征,关于曲线的形状有这样的描述:“(这种曲线)是直线极度紧张的表现姿态。”日本刀是从大陆传来的直刀形式发展起来,日本刀的出现据现有资料考证是在平安时代中期。随着时代和战斗形式的改变,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渐地变化着。
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
总体而言刀身较细,刀身从茎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较大的反转。与元幅相比先幅显著显得狭窄,具有小锋的特征。
镰仓时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别明显减少。在刀背的弯曲上,从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弯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强,锋和中锋基本上都是“猪首”(一种刃文的风格)的风格。
镰仓时代末期
外形与镰仓时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锋有一点伸长。刀身的尺寸比较细,就刀的全体而言弯曲的程度有一点加强。
南北朝时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风格豪壮。连超过三尺的太刀都有,为了减轻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动脑筋,通过“棒+木+通”的方式来减轻其分量。这种刀到后来也有将其打磨成刀的情况。
室町时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长大的样子,重新回复到了普通太刀的样式。不过刀的前部的弯曲度增大是当时刀的特征。当时打刀的制作已经和太刀的制作平行进行了,后来逐渐发展到打刀的制作比较多的情形。
室町时代后期
铁炮的输入和讯速普及,使得战斗形式从个人单挑的战法转变成为集团战。太刀失去了它的实战作用。长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为了主流。在刀身的弯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弯曲为特色。
桃山时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将南北朝时代的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样子。刀身较宽,元幅与先幅的差别不大,弯曲度较小,刀尖部分较大。出现了庆长新刀。
江户时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来了,日本刀不仅仅因其实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为了武家社会的象征。弯曲度变小,先幅与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锋的作用。长度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较多。
江户时代末期
复古思想的兴起,幕末动乱的开始,使得日本刀的实用性再次显现出来。刀的尺寸,长度都变得长大,刀锋也被延长,显示出强调武力的豪壮风格。在这段时期,制作了很大数量的日本刀。
参考资料
日本刀的历史.豆瓣网.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