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艾迪卡拉

艾迪卡拉

艾迪卡拉动物群是由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庞德砂岩层中首次发现的一种化石群。这个群体包括三个门,共19个属和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这些化石的特点是体型庞大且扁平,通常呈现椭圆形或条带形状,拥有光滑的有机质膜。艾迪卡拉动物群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同时也是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最具说服力的生物证据。

形态特征

艾迪卡拉动物群的化石大多以印痕的形式保存下来,虽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都较为原始,但却是20世纪古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这项发现打破了长久以来关于在寒武纪之前不可能出现后生动物化石的传统观点。后生动物指的是除了原生动物之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

分类学

按照Seilacher的研究,艾迪卡拉动物群可分为三种生长类型:辐射状生长、两极生长和单极生长。其中,辐射状生长类型的化石可能与腔肠动物有关联,而其他两种类型则与寒武纪之后出现的生物门类没有亲缘关系。尽管对于艾迪卡拉动物群的本质仍存有争议,但其独特的形态让许多学者相信,这是后生动物出现后的第一次适应辐射。这种辐射不同于现代大多数动物所采用的形体结构变化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基本形态,使其变薄并形成条带状或薄饼状,从而实现无需内部器官即可进行呼吸和获取营养的目的。相比之下,现代大多数动物会通过发展复杂的内部器官来扩展表面积,例如肺部和消化道。这些化石显示,这些生物已经具备了高度分化的组织和器官,表明它们并非最原始的类型。艾迪卡拉动物群代表了后生动物出现后的第一次辐射演化,这可能是由于元古宙末期大气氧含量较低导致的一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后,后生动物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即通过内部器官的复杂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增长来进行生物系统的演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