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图书馆
城区图书馆位于峄城区坛山街道峄山中路2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120个,现收藏图书、报纸、杂志、视听资资料、电子出版物等各种文献资源8万余册(件)。年购新书2500余册,订购报纸、杂志 100余种。持证读者2000余人,年接待读者2万人次,文献外借4万册次。
图书馆规模
对外服务窗口有外借室、现刊阅览室、过刊借阅室、办证处、尼山书院国学讲堂、自修室、电子阅览室、特藏部及少儿阅览室等,主要服务项目有:免费办理借书证、寄存物品及一些辅助性服务;免费开放一般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提供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利用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多种形式,免费开展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网上资料查询、参考咨询辅导、电子图书/音像资料借阅、举办专题讲座等服务活动;免费为老幼残疾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全馆在职职工5人,其中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2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
峄城区图书馆现有各种计算机40余台,内部已建成由业务管理子系统和多媒体网络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光纤与因特网相连。成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峄城区支中心,制作储备了一批反映峄城特色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加强了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开通了峄城区图书馆网站,公众通过PC访问网站,在线阅读“书香峄城”图书资源。开通了峄城区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访问手机图书馆图书资源。读者在图书馆内,可以免费通过借阅一体机下载电子图书,可以通过馆内PC直接阅读电子书籍。新馆址位于峄城区坛山东路与枣台公路交界处,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现主体已完工。
图书馆建设
峄城区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读书活动,不断拓宽先进文化传播渠道。每年举办元宵节灯谜会、五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十二月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常年坚持“流动书箱百里行”活动,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及学校、部队设立图书分馆及图书流动站20余个,年均各分馆及网点流通图书期刊1万余册。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工作,专门开设老年阅览座席,主动为残疾人送书上门,购置了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等。为提高基层图书馆的业务水平,在全区举办了多期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培训班,参训的管理员达到100多人;每年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进行业务辅导,并写出了辅导报告;承办峄城区文化讲堂、“尼山书院”国学讲堂等各类公益讲座20余场,依托镇街文化设施,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选取2个设施条件较好的镇街作为试点,逐步推开,配合区宣传部开展的“讲国学,行美德”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学讲座与活动;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四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活动;多次成功承办了全市“书香人家”评选活动的本区藏书家候选人申评初选工作;枣庄市读书朗诵比赛本区报名选拔工作。倡导了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氛围,组织举办少年儿童系列读书活动,通过参观图书馆、集体阅读、“阅读伴我成长”读书征文、读书小状元等系列活动,吸引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尼山书院”建设工作成绩斐然,设立中文在线阅读机和体验区,开通峄城区图书馆尼山书院网站,开展了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五个板块”的文化活动,
所获奖项
峄城区图书馆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表彰。1991年6月峄城区图书馆三名员工代表枣庄市参加全省公共图书馆第二届业务技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其中获类分图书第一名、图书分类第二名、获图书编目第四名;1995年至1996年枣庄市公共图书馆业务技术考核,获五门总分第一名;2000年10月在全市第四届公共图书馆业务技术比赛中,获图书分类与计算机编目第一名;2010年、2013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10年峄城区被评为省“优秀农家书屋”;2010年被枣庄市文广新局评为市级优秀图书馆;2011年峄城区全区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2016年度山东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2016年、2017年枣庄市读书朗诵大赛优秀组织奖;2015年、2016年、2017年枣庄市“书香人家”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峄城区文明单位;全区文广新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