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d
Heard是一款拥有短暂记录过去的功能“时光机”(循环录音)应用。
主要功能
你的老板刚刚告诉你一个Email地址,让你在10分钟内发送一些重要的文件过去——可你忘了。哎,真恨不得提前把说的话录个音就好了。如果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发生后,能穿越回去将它录下来,那该有多好。
这听起来其实挺不现实的,既然事先没录音,一旦你打开Heard,它会立即通过IPhone的麦克风开始持续录音。但Heard可不会傻瓜式地将所有录下的声音放在一个超级无聊的超长录音里,它把录音放在缓存里,缓存区不停地被新录音所覆盖。
如果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你打开App按下一个按钮,刚刚的录音就保存下来了,而缓存区就再次被新录音所覆盖。Heard会在后台运行录音,录音时会在屏幕顶端显示一个很大的"录音中”的符号。录音可以被命名,加标签,通过邮件发送,甚至在Facebook上分享出来。
Heard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中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它始终在录音,等待用户决定什么是重要的然后保存下来。你也许会觉得这种持续的录音会严重消耗你的iOS设备,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该应用在后台静默运行,并且十分高效。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它会将设备的状态栏变成红色警示栏,过于“抓人眼球”。
Heard上星期刚刚发布,现在测试的免费版录音最多能录12秒,如果你在应用内购买1.99美元的Bigger Audio Buffer,就可以扩充录音至30秒、1分钟或是5分钟,可以说盈利模式也很明确。
操作指南
略一看,这是个很实用的应用。但是有几个细节问题:
第一,如果一直在后台运行,会不会耗费过多电量?PC Magazine认为,由于Heard刚刚发布,程序运行对电池的影响仍不清楚。不断录音和保存肯定会耗费不少电量,所以一直让Heard运行可能不是个好主意。
第二,Heard减小了录音门槛,会不会与谷歌 Glass的照相一样,发生隐私问题?TC认为Heard与其他录音产品无本质区别,影响隐私的程度跟老式录音机没有什么两样。但就像Google Glass一样,由于门槛降低和后台运行,侵权行为相较普通录音设备更容易发生,甚至很多侵权行为可能是在Heard用户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毕竟,这就像在身边装了一个可以随时调用过去几分钟录像的监视摄像头,是否会被滥用完全取决于摄像头的主人,也就是Heard的用户。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与偷拍有些类似,也很容易造成其他人的不满。
第三,保存录音需要解锁打开应用点击按钮,步骤仍不够简化,用户习惯会不会较难培养?而且,与人说话时打开应用保存的动作会不会引人反感?我相信,如果我知道自己周围的同事真的在使用这个App的话,我会感觉有种无形的压力,说话也会更加拘束的。
Heard 最大的缺点便是它需要无止境的后台运行以便于时刻记录周围的音频,这使它像一台笨拙的录音机。同时Heard 记录下的音频需要用户立即手动保存,这对于一些反应并不迅速的朋友来说,使用该应用似乎有点吃力。
应用简介
Heard是一款“时光机”(循环录音)应用,它拥有短暂记录过去的功能。一旦用户打开这个应用,Heard就会立即开始记录设备周围的声音,并将所记录的音频保存到一个缓冲区。如果用户没有点击退出,Heard会在屏幕顶部以红底白字显示“RECORD”字样并在后台继续运行。为保证节省资源,该应用每隔几秒自动清除前一秒的内容,也就是说,当用户想要保存某段音频时,需要立即打开设备选取保存,否则时过境迁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参考资料
Heard:时光机录音应用.网易科技.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