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票市场
日本的股票市场是由发行公司、投资者和证券公司构成,与国际市场类似。日本有8个证券交易所,其中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最大的,占日本股票交易总量的85%。虽然其市场价值只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三分之一,但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东京股票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日本的股票市场信用交易占比很大,约占买卖总额的30%。
日本股票市场始于明治初年,1878年诞生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1948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了首部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公司不得承购除政府及政府担保的债券以外的任何债券。1949年后,日本政府相继成立了9个会员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在1955-1961年间,日本经历了两次经济增长热潮,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涨,交易量也大幅增加。从1965年开始,日本政府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了多次修订。自70年代起,日本股票市场在国际化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股票交易额增长。自1984年日本实施证券市场自由化开放政策以来,股票市场实现了迅猛增长,成为当今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
2024年2月13日,日经225指数创下近34年新高,盘中一度突破38000点,涨幅一度超过3%。日股全天高开高走,收涨2.89%,续创1990年以来新高。日本东证指数收涨2.1%。在东证指数2152只股票中,有近1600只上涨。2024年以来,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3%。3月4日,日经225指数开盘突破40000点关口,为历史首次。
历史沿革
日本股票市场始于明治初年,1878年诞生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战后,证券交易开始加速发展。
1948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了首部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公司不得承购除政府及政府担保的债券以外的任何债券。因此,证券经营业务主要落到了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的肩上。
1949年后,日本政府相继成立了9个会员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其中包括东京、大阪证券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等。特别是重新开业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以证券公司为会员,成为了股票交易的中心。到了1951年,保证金交易开始被采用。
在1955-1961年间,日本经历了两次经济增长热潮,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涨,交易量也大幅增加。
从1965年开始,日本政府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实施了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以限制证券公司的盲目扩张,促进其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并推动业务的集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证券市场也实现了迅速壮大。
自70年代起,日本股票市场在国际化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股票交易额增长。从1970年春开始,东京证券交易所允许日本投资公司购买外国股票,并于1973年开始允许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行外国股票交易。尽管外国投资者起初购买日本股票较活跃,但很快转变为更多出售而非购买。然而,到了70年代末期,外国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的购买热情再度高涨。在1979财政年度,外国人净购入日本股票为1.92亿美元,而1980财政年度则大幅攀升至61.5亿美元。受此空前活跃的买盘影响,东京蓝筹股市场表现优异,日经道式平均股价在1980年4月底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7674.28点。
自1984年日本实施证券市场自由化开放政策以来,股票市场实现了迅猛增长,成为当今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实施了“特定金钱委托”制度,并推行公司内部的“财技术”革新,这为人为抬高股价提供了机会。从1985年至1989年,股票价格指数迅速上升,由1049.4点飙升至2881.37点,年均增长率高达26.56%。然而,1991年野村、日兴、大和和山一四大证券公司被曝为主投资者进行损失补填事件,揭露了证券行业的腐败问题,成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自此之后,日本证券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自1991年下半年起,日本政界和金融界丑闻频发,最近又爆出“佐川急便”丑闻,涉及多位政界要人。这些事件导致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在参院补选中连连失利,进而动摇了宫泽内阁的地位。政局的不稳对股市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同时,日本经济已陷入停滞,大公司因信贷紧缩而经营困难,企业盈利将连续下滑。为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和工商界要求央行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但央行出于对日元地位和外贸顺差的考虑,坚持不改变现行政策。这种僵持使得利率无法下调,对股市的稳定构成了不利因素。
进人1992年以来,日本股市一直处于低潮,尽管日本政府为支持股市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始终难以扭转频势,日经指数在20000点的心理关口排彻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3月16日如洪水破提,猛然下泻,1天之内跌了618.90点,跌幅达3.03%,最低时为19837.16点,创下了自1937年2月17日以来的最低纪录。日本股市此次猛跌,主要是受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1993-2012年,日本股市震荡,期间2003-2006年曾短暂走强,但2007-2008金融危机中受挫。2013年,安倍政府实施“三支箭”政策,注入流动性,股市震荡走高。1999年9月,日央行将政策利率降至0%(后有小幅度调整),同期10Y日债利率下降180.7 BP,进入负利率和YCC时代。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上任日本首相,开始推出“三支箭”经济政策,其中包括了日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配合的QE、负利率、YCC政策。这些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推动了日股持续走强,日经225指数在2013年一年内上涨了56.7%。
2016年2月,日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1%并维持至2023年;2016年9月开始YCC政策;10Y日债累计上行32.2 BP。
自2022年以来,日元快速贬值主要是由于美日货币政策的差异。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和美债利率上涨,而日本央行仍维持超宽松政策,导致日元贬值。
2023年,日经平均指数创下10年来最佳年度表现,因投资者期待政府治理改善。日经指数最终收于33464.17点,较2022年上涨28%。
2024年2月14日,东京股市两大股指回落。受美国1月CPI上涨和日本股市近期上涨影响,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0.69%,东证指数下跌1.05%。至收盘时,日经股指跌260.65点,东证股指跌27.44点。在33个行业板块中,28个下跌,5个上涨,其中纸浆造纸、钢铁、房地产业等板块下跌,海洋运输业、其他制品、石油及煤炭制品等板块上涨。3月4日,日经225指数开盘突破40000点关口,为历史首次,日内涨0.92%。截至8时37分,日经225指数上涨0.8%,暂报40228.99点,此前投资基金Japan Catalyst Fund的经济学家兼顾问Jesper Koll在分析日股上涨时表示到2025年年末,日经225指数攀升到55000点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预测。
定义
日本的股票发行市场主要由发行公司、投资者和证券公司构成,与国际市场类似。发行公司和投资者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证券公司则作为中介发挥着关键作用。日本的证券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了大部分的证券交易业务。
日本有8个证券交易所,其中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最大的,占日本股票交易总量的85%。虽然其市场价值只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三分之一,但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东京股票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日本的股票市场信用交易占比很大,约占买卖总额的30%。日经道琼斯平均股价是显示股票价格变动趋势最具代表性的指标,而东证股票价格指数则展示了整个股价变动的经济指标。
市场特点
自由化
从1975年开始,日本政府逐步放松了对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的管制,允许银行参与证券业务。1987年6月25日,大藏省进一步放宽了限制,允许都市银行、地方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相互银行、信用金库和信用组合从事股票信用买卖业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日本股票市场的自由化程度。
企业法人持股在股票交易中作用显著
企业法人持股,指的是企业的股票被其他企业法人所持有。在战后恢复期,日本股票市场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推动,法人投资者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在股票交易总额中,企业法人持股的比例高达60%以上,其中企业集团内部的持股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据《日本公司手册》(1979至1990年)的数据显示,在日本最大的6个企业集团中,三菱集团的内部持股比例达到了22.5%,芙蓉集团为17.24%,第一劝业集团为14.84%。尽管政府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其他企业股份的比例需受到限制,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持股数量和涉及的经营部门广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着显著影响。
日本加速对外国股票的投资
对外证券投资是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涉及本国资本购买外国债券和股票。70年代起,日本加速海外直接投资,四大证券公司在欧美设立分支,助力日本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预计90年代中期,日本海外资产将达1万亿美元,其中近千亿美元为外国公司股票。日本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资本力量,控制近500家美国制造公司的半数或更多权益。
公司债券转化为股票的现象日渐增多
日本兴起了一种可兑换的债券,这种债券由股份公司发行,并注明在一定时期内可兑换股票。持有该债券的投资者具有较大的选择权,若继续持有债券有利,他们就选择持有;若转化为股票更有利,他们就将其转化为股票。这种灵活性使其大受欢迎。1985 年,日本由公司债券直接转换的股票发行量高达 1.4 兆日元,而直接按市场价格有偿增资发行的股票数额仅为 7211 亿日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从发展趋势来看,债券转股票的数量还会逐渐增多。
市场结构
发行市场
在日本的证券市场中,股票主要分为五类:普通股票、优先股票、无议决股票、后配股票以及偿还股票。日本的股票市场包含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由发行公司、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组成。其中,发行公司和投资者是市场主体,而证券公司则充当着发行中介的角色。证券公司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并就股票发行的条件、方式和时间等向发行公司提供建议,进行协商,然后与发行公司签订承销合同。根据合同,证券公司可能需要对全部或部分新股票承担责任。此外,证券公司之间也可以组成辛迪加承销团,由数家公司共同承担承销责任,其中牵头的证券公司被称为原承销,而参与分售的证券公司则被称为转承销。
交易市场
日本股票的流通市场由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构成。证券交易所是股票流通的正规市场,具有筹集资金和稳定股价的功能。交易所对上市股票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不符合标准的股票不得上市。上市股票原则上禁止在场外交易,只能通过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在交易所进行买卖。日本共有 8 个证券交易所,分别是东京证券交易所、大阪证券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京都证券交易所、广岛证券交易所、福冈证券交易所、新潟证券交易所和札幌交易所,其中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家是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市场,主要交易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证券交易所的补充。日本政府规定,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前通常需要在柜台市场流通,达到标准后再进入证券交易所。1949 年 5 月日本证券交易所重新开放后,大部分柜台市场的证券被吸引到交易所上市交易,但那些未上市的证券仍在柜台市场交易。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柜台市场的证券种类和交易量也有了较大增长。目前,日本有几十万家股份公司,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只有数千家,这凸显了场外市场的重要意义。
发行方法
有偿增资发行
有偿增资发行是指发行新股票时,不征收股东的应缴款,而是将再评价收益或时价发行时的溢价部分分配给原有股东。这种发行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对旧股东发行新股认购权
在日本,发行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或常务董事会的决议,通过向旧股东发行新股承购权的方式来筹资。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名册上列名的旧股东可以优先享有新股配购的权利。但是,如果股东在一定期限内未提出购买申请,则被视为丧失新股的承购权,对此发行公司将以公募的形式另行补发新股。
关系户分摊
对第三者分派形式,也称关系户分摊,是将新股票分配给公司的董事、职员、贸易伙伴等特定的有关人员或与公司有关的第三者。
公募形式
是指公开召集多个投资者,让他们认购新发行的股票。发行公司需提前两周公告新股详情,并根据发行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募集。在日本,募集发行按市价进行,对发行公司而言,能获得高于面值的收益,是一种有效的资金调度手段。
无偿增资发行
无偿增资发行,指的是股票的免费分配,导致股票数量和公司资本增加。这种发行方式旨在将再评价收益或溢价分配给原始股东。通过股票股息发行的股票,是以股票替代现金作为股息发放给股东,公司发行了新股票并增加了资本,但股东无需支付等值货币,只需根据股利金额获得相应股票。为了便于流通,公司将大额股份分割成小额股份。此外,公司还可以将债券转换成股票来发行股票,这会导致股份资本增加,但实际资本不会增加。转换时间、转换比率以及是按面额还是时价转换都是预先确定的。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13日,日经225指数创下近34年新高,盘中一度突破38000点,涨幅一度超过3%。该指数距离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日股全天高开高走,收涨2.89%,续创1990年以来新高。日本东证指数收涨2.1%。在东证指数2152只股票中,有近1600只上涨。2024年以来,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3%。个股方面,软银集团涨逾6%,近三个交易日累计涨超28%;东京电子股价大涨超13%;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涨超4%,丰田汽车涨4%,索尼涨近4%。东京电子的营业收入预计将达4450亿日元(约合214亿人民币),对东证指数的涨幅贡献最大。自2023年9月上市以来几乎翻倍。值得一提的是,ARM现在的估值已超过软银,甚至接近后者两倍。此外,日经225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迅销收涨1.13%,丰田汽车收涨4%,索尼上涨3.5%。
参考资料
日本股市现在有多少只股票(日本股票介绍).chx-zs.2024-02-18
日本股市狂飙!日经225指数创34年来新高.百家号.2024-02-18
历史首次!日经225指数涨破40000点,日本考虑宣布通缩正式结束.腾讯网.2024-03-04
招商宏观:日本“失去的30年”股债汇全复盘.百家号.2024-02-18
日本市场的2023年:股市创下10年最佳 债市创下15年来最剧烈波动.百家号.2024-02-18
东京股市回落.百家号.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