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圣宫
关圣宫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镇小街村的一个小景点,于1864年年建造,开放时间全天。景点展示了各地的民风民俗,一尊尊关公像成为百姓的道德楷模。
景点介绍
在昆明附近至今还保留有宜良小街关圣宫、草铺关圣宫、晋宁六街关圣宫、安宁八街镇兴街关圣宫等。一座座关圣宫展示了各地的民风民俗,一尊尊关公像成为百姓的道德楷模。
宜良小街关圣宫位于宜良县汤池镇小街村,小街村分为上达村和下达村,在两村交汇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边一处红墙碧瓦的建筑群,就是小街关圣宫。
小街关圣宫坐北朝南,四合院式。整个建筑为木结构,由门楼、主殿、配殿、厢房和天井组成。北面为主殿,祀奉关羽,南端有门楼,门楼二层中部可作戏台,门楼下为入殿通道,东西为厢房,厢房为两层木构建筑,主殿后有两侧殿。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门额上书“关圣宫”三个大字,两侧书对联“千载丹心昭日月,一生英气秉春秋”至今关圣宫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格局。
登上门楼二层,穿过一侧耳房,正对主殿为一面阔三间,抬梁式建筑结构。主梁上旋子彩绘清晰可见,并记载着建造者为“汤池下达关村士庶人等”建造时间是“庚戌年应钟月上瀚日”(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即1850年十月上旬)。戏台檐下枋板浮雕着连枝牡丹、宝瓶等吉祥图案,雀替为透雕回纹,四覆莲垂柱。在昆明市周边,始建于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很多,但能保留其建初风格,未遭兵毁坏的已为数不多,而小街关圣宫的门楼基本保留了道光的风格。门楼二层民国年间隔作三间,两侧墙上后镶有两面黑板。由此可以看出,虽已成为“关圣宫”但义学之风沿袭,村民习惯在此办学授课传播知识。由门楼二层可以来到两侧厢房。在门楼和主殿中间是个玲珑雅致的天井。天井中,两个民国四年(1915年)雕凿的石质花坛格外醒目。花坛为青石质,长方形,四周刻有“打虎救亲”孟仁哭竹“王祥卧冰”董水卖身“大象耕田”子路负米“奉母埋儿”闻雷泣墓“等二十四孝图为主题的浮雕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旁还刻有”这桂何年植,为台石光降“只因香袭人,故有意营之”几枝惊客眼,数朵动人心“茶本迎春放,花新岁亦新”等诗句,想必当年这花坛里应是种有香气四溢的桂花和姹紫嫣红的茶花。
草铺关圣宫位于草铺镇中心,建于清代乾隆十二年,红墙碧瓦、高大雄伟。殿内塑关羽神像,十分威严。塑像逼真,艺术高超。重修建后的关圣宫,成为草铺道教圣地,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的中心和道德教育基地。为促进草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圣宫始建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于公元1926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典型的一进二层的四合院式建筑,保存着中华民国庙式建筑的特点。关圣宫并不像三和寺那般恢弘大气镇于一方,而是无声地隐藏于一处小巷之中。尽管寺院相对狭小,却自有一番别致。正对寺门的前方,一道朱漆拱门映入眼帘,乍一看还觉不能一览无余,细看之下,却发现拱门实际框选出了更美的景致。下过雨的地面光滑如镜,清透如同青玉铺就。院中香炉之后,正是供奉着关羽的正殿。从此处看去,眼前的景色仿佛成为了一幅古风画,影影绰绰,却不失重点。走进正殿,只见关羽塑像高大威武,不怒自威,让人心生敬畏。除了供奉关羽,寺内还供有34尊当地抗日烈士的神位,灵牌中清楚地记载着英雄们的部队番号和阵亡地点。
寺庙的东西两排厢房被改造成民用器物博物馆,残缺的煤油灯、打着补丁的粗布衣物、垦荒用过的农具,数百件生活用品将八街人数十年来的生活状况一一清晰呈现在看客眼前。
地址
参考资料
关圣宫.百度地图.2023-11-26
浅说宜良小街关圣宫.昆明市博物馆.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