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土牛经

土牛经

凡春在岁前,则人在牛后。若春在岁后,则人在牛前。春与岁齐,则人牛并立。

年代作者

《土牛经》明代周履靖辑著。据传最初为赵祯颁布《土牛经》。

《土牛经》的来历

在我国吴越等地过年有一项习俗——鞭春牛。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内容简介

《土牛经》实际内容分四个部分,通过牛的颜色、赶牛人的衣服、赶牛人在牛的前后左右位置、牛的缰索质地颜色,来顺应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以达到吉祥。顺应天意以得到丰收祥瑞。

书摘

释策牛人前后第三

(即:第三章 赶牛人与牛的位置)

凡春在岁前,则人在牛后。若春在岁后,则人在牛前。春与岁齐,则人牛并立。

阳岁人居左,阴岁人居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