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
马颖,男,1954年6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70年初作为知青前往江西生产建设兵团7团4营13连务农,任连部文书。1971年就读于江西吉安师范学校英语科,1973年转入南昌师范学校英语科。1974年毕业后,到南昌市第一中学任教,担任团委副书记。1978年2月考入南昌大学(现南昌大学),1982年获哲学学士。同年考进复旦大学经济学系,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初到武汉大学工作,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外国经济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外国经济史分会副会长。曾于1986-1994年担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西方经济学》主持人;国际经济学界大型学术团体“世界经济学联合会”发起人之一,经济学说史研究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1990年5月至8月受加拿大联邦政府CIDA项目资助到加拿大出席“国际加拿大研究1990年年会”并做短期考察;1991年8月月到1992年10月,获哈佛大学—燕京奖学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应邀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艾森大学用英语给硕士研究生主讲“中国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课程,并从事学术研究;1999年2月到1999年8月,受欧盟项目资助在法国马恩河谷大学做访问教授,研究欧盟区域政策;从1999年8月到2000年8月,以优异成绩通过美国福特基金会严格的专业考试,再度获得资助赴哈佛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此后,多次到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希腊、捷克、瑞典、波兰、中国台湾等地参加学术会议或做学术报告。
1982年获南昌大学哲学学士,1985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0年1月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务农(知青);
1971年江西吉安师范学校英语科学习;
1973年至1974年南昌师范学校英语科学习;后到南昌市第一中学任教。
1990年赴加拿大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91年至1992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至1999年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艾森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法国马恩河谷大学访问研究;
1999年至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
2001年以来多次赴法、德、奥等国参加学术会议。
2003年3月至2017年6月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社会兼职: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
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外国经济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外国经
济史分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职。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主讲的课程有:“外国经济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前沿专题”等;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史”、“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中级国际经济学”、“专业英语”等课程;为博士生讲授“发展中国家经济专题”、“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专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专题”等课程。
研究方向
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加拿大经济,德国及欧盟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政策功能,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经济学不同思路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史等。
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2项及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共9部,发表论文60余篇。迄今为止,已指导博士生14人,指导硕士生50多人。
已发表的论文
1.“论80年代的加拿大经济”,合著(主要执笔人),《武汉大学学报》,1986年4期;
2.“近10年来加拿大经济的发展和90年代前景”,独著,《加拿大经济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加拿大钾矿业的发展及其前景”,独著,《加拿大经济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第三次殖民扩张高潮与英国的盛衰”,独著,《外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外国经济史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试析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的经济政策”,独著,《世界经济》,1991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6.“李斯特经济发展思想述评”,独著,《经济评论》,1993年2期;
7.“论古斯塔夫·施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独著,《经济评论》,1994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8.“简论威廉·罗雪尔的经济发展理论”,独著,《经济评论》,1995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9.“德国的财政平衡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独著,《经济评论》,199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
10.“推进分税制改革,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独著,《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
11.“试论建立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目标含义”,独著,《江汉论坛》,1997年7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
12.“德国财政平衡的区域政策功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独著,《中州学刊》,1997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与税务》全文转载;
13.“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独著,《经济评论》,1997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14.“论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独著,《经济评论》,1997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15.“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述要”,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全文转载;
17.“简析澳大利亚的财政均等化机制”,独著,《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1期;
18.“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经济评论》,1998年4期;
19.“论桑巴特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兼论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独著,《经济评论》,1998年5期;
20.“论德国历史学派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独著,《发展经济学博士文集——庆祝谭崇台从教50周年(1948-1998)》,中国台湾兴田健康产业机构《兴田论丛》(1998);
21.“德国的财政平衡机制与中国的分税制改革”,独著,《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的经济政策探析”,独著,《经济评论》,2000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23.“论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思路”,独著,《世纪之交的中国与美国——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24.“从欧盟结构基金第三次改革看欧盟的经济前景”,独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25.“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欧盟东扩”,独著,《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区经济》全文转载;
26.“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独著,《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南方网》、《经济中国论坛》网站等全文转载;
27.“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独著,《世界经济》,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编:《世界经济与中国,2002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8.“简论发展经济学构成主义思路的理论架构”,独著,《外国经济学的新发展——兼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9.“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独著,《求是》,2003年3期;《南方网》全文转载;
30.“简论结构主义国家干预理论的新发展”,独著,《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1.“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独著,《经济评论》2003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载;
32.“构成主义发展思路的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新进展”,独著,《经济学动态》2003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
33.“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时期的理论文献述评”,独著,《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4.“论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演进的三个阶段”,独著,《发展经济学论坛》,2003年1期。
35.“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独著,《光明日报》2004年5月11日第二版(理论版);《光明网》、《南方网》、《全国干部培训网》全文转载;
36.“爱尔玛·阿德尔曼的结构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述评”,独著,《经济评论》,2004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5年1期全文转载;
37.“结构主义发展思路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进”,独著,《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1期,被收入《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38.“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第二作者,《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1期;
39.“评贾格迪什·巴格瓦蒂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第一作者,《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0.“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第三作者,《社科论坛》,2004年第4期;
41.“论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第一作者,《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2期;被收入刘海平主编《文明对话: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四、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42.“关于政府干预理论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独著,《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CSSCI收录,并被收入张树华、杨雁斌主编《当代国外学术论丛》上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3.“论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第一作者,《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2期;CSSCI收录;
44.“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第一作者,《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CSSCI收录;
45.“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第一作者,《福建论坛》,2005年第4期;
46.“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数学分析工具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47.“多年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实行双语制教学的运作与体会”,第一作者,《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48.“简论贾格迪什·巴格瓦蒂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第一作者,载吴易风、丁冰、李翀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9.马颖,周剑麟,2006,“论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载刘海平主编《文明对话: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四、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98-118页;
50.马颖,陈波,2006,“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数学分析工具的新发展”,载《江西社会科学》,第11期,第44-50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51.马颖,周剑麟,2006,“政府权威与战后韩国经济发展”,载《亚太经济》,第1期;第44-47页,CSSCI收录;
52.马颖,陈波,2006,“发展经济学结构转型分析方法的演进与评价”,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第5-10页;CSSCI收录;
53.马颖,陈波,2006,“论构成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结构分析方法》,第一作者,载《西方经济学评论》2006卷,第一辑,第93-106页;
54马颖,周剑麟,2007,“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政府权威与韩国的经济发展”,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5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287-298页;
55马颖,朱红艳2007,“地区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中西部城镇化战略——基于中国区域发展的经验对托达罗-菲尔茨模型的拓展”,载《福建论坛》,第3期,第10-15页;
56马颖,李建波,2007,“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大陆与台湾贸易发展战略的路径比较”,《亚太经济》,第3期,第78-82页;CSSCI收录;
57马颖,朱红艳2007,“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载《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第11-18页;CSSCI收录;
58马颖,秦永,2008,“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载《当代经济科学》,第2期,第53-58页;
59.马颖,秦永,2008,“发展经济学视角中的家庭经济理论研究进展”,载《经济学动态》,第5期,第79-82页;
60.马颖,2007,“19世纪德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经济学解释”,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71-84页;
61.马颖,陈波,200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载《经济评论》,第1期,第12-18页;
62.马颖,2008,“发达国家发展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比较研究”,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2008年12月,第212-232页;
63.马颖,陈波,2009,“爱尔玛·阿德尔曼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载《经济学动态》,第5期,第137-142页;
64.马颖,陈金,2009,“新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载《国外社会科学》,第4期,第36-45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5.马颖,余官胜,2010,“贸易开放、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期,第156-160页。
66.马颖,余官胜,2010,“基于异质企业的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述评”,载《福建论坛》,第1期,第24-29页;
67.马颖,AbdulJalil,2010,“货币政策对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效应——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比较研究”,载《经济评论》第2期,第51-61页;
68.马颖,余官胜,2010,“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第4期,第94-98页;
68.马颖,余官胜,2010,“自然开放度、政策导向开放度与劳动生产率提升:理论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当代经济科学》,第4期,第57-65页;
70.马颖,2010,“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发达国家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比较”,载李成勋、林跃勤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城市与战略》No.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16-335页;-
71.马颖,李酣,2011,“中国外贸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竞争力演化的经验分析”,载《当代财经》,第1期,第103-111页;
72.马颖,李酣,2011,“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与外贸产业发展”,载《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第66-75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1年第7期第3-11页全文转载,
73.余官胜,马颖,2011,“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就业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协整的实证研究”,载《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1期,第33-38页;
74.马颖,李静,2012,“贸易开放度、经济增长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载《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第96-107页;
75.马颖,袁东阳,2012,“要素联结与市场效率关系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第10期,第100-107页;《经济研究》杂志网页“国际学术文献”栏目转载。
76.马颖,陈波,2012,“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的计量与统计方法比较分析“,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5期,第14-2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3年第2期第70-78页全文转载,
77.马颖,李静,2012,“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增长趋同的经验分析”,载《当代财经》,第12期,第67-76页;
78.马颖,李静,2013,“资本品进口、研发门槛与经济增长方式”,载《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第36-47页;
79.马颖,李静,2014,“我国对外开放对进口品技术含量水平影响的区域分析:基于中国从OECD主要国家进口贸易数据的考察”,载《江汉论坛》,第1期,第21-27页;
80.袁东阳,马颖,2014,”差异化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理论与案例研究“,载《技术经济》第5期,第33卷,第118-124页;
81.马颖,王爱君,2014,“谭崇台先生对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写在谭崇台先生执教66周年之际”,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67卷,第128-134页。
国际会议论文
教材
黄敏,马颖,《货币银行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韩毅,马颖,等《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教社,2010年。
专著
《战后美国加拿大经济周期与危机》,专著,参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专著,参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副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YingMa,MarcusTaube\u0026DieterCassel,eds.,2011,ChallengestoLong-RunEconomicGrowthinChina\u0026Europe,Marburg,Metropolis-Verlag.
YingMa,MarcusTaube\u0026DieterCassel,eds.,2011,EconomicGrowthinChina\u0026Europe:DevelopmentintheFinancialSector\u0026theLaborMarket,Marburg,Metropolis-Verlag.
YingMa\u0026Hans-MichaelTrautweineds.,2013,Thoughtson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纽约:Routledge
马颖,2013,《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科研项目
1.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1万)(1993年);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论发展经济学的再复兴”(5万)(1995-1998年);
3.武汉大学青年基金“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1万)(1994年);
4.武汉大学教务部项目“武汉大学商学院《西方经济学》双语制教学研究项目”(1万)
5.武汉大学教务部项目“《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项目”(3万)
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20万)(2005-2010年)
7.参与谭崇台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1万)
8.主持湖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重点研究项目“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湖北工业市场竞争力”(1万)
9.“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2万)
10.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获批教育部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经费(20万)(2008年);
11.所主持的《西方经济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经费(10万)(2008年)。
12.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与德国Oldenburg大学合作编写英文版硕士研究生教材《EconomicReformandDevelopmentinChina》(供该校就读中国经济专业方向的硕士生、MBA班学员使用)(1.24万欧元)(2007-2010年)。
13.“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45万)(2011年4月-)
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13JJD790021)”(20万)(2013-)。
获奖记录
1995年至2003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图书奖、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奖二等奖、首届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
参著《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5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武汉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6年);“第三届全国图书奖”(1996年);“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奖二等奖”(1999年)等奖项;论文“论发展经济学的构成主义思路”(载《世界经济》2002年4期)获首届“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2003年);作为副主编参著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题优秀奖”(2007),并入选“国家新闻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图书”(2008);2011年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1.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5年);
2.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
3.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获“武汉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6年);
4.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获“第三届全国图书奖”(1996年);
5.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奖二等奖”(1999年)等奖项;
6.论文“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载《世界经济》2002年4期)获首届“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2003年);
7.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获《中国教育报》全国“敬业杯”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8.所主持的湖北省政府项目《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湖北工业市场竞争力》或湖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重点研究课题优秀奖(2006年);
9.作为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题优秀奖”(2007年);
10.作为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入选“国家新闻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图书”(2008年);
11.所主持《西方经济学》课程被湖北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
12.所主持《西方经济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13.所主持《西方经济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4.作为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
15.作为副主编和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谭崇台教授主编的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2年);
16.作为副主编参著著作《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获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参考资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