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木兰花

木兰花

木兰花(拉丁学名:Magnolia liliflora),别名紫玉兰、辛夷、紫木兰等,是木兰科北美玉兰类的植物,中药名。木兰花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山坡林缘。其为阳性树种,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其产于中国的福建省、湖北、四川省云南省西北部。

木兰花是落叶灌木,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沿叶柄下延至托叶痕,上面深绿色,幼嫩时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沿脉有短柔毛;托叶痕约为叶柄长之半。花蕾卵圆形,被淡黄色绢毛;花叶同时开放,瓶形,直立于粗壮、被毛的花梗上,稍有香气;花被片9-12,紫绿色,内两轮肉质,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带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雄蕊紫红色,侧向开裂,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淡紫色,无毛。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成熟蓇葖近圆球形,顶端具短喙。

木兰花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花卉,是特色观赏树种。中药材木兰花为木兰科植物天目玉兰天女花黄山玉兰的花蕾。其味苦,性寒。具有利尿消肿,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痰中带血,酒疸,重舌,痈肿。

历史

木兰树种的描述始见于战国时期。屈原《九章·惜诵》:“擣花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

形态特征

木兰花是落叶灌木,高达3米,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8-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沿叶柄下延至托叶痕,上面深绿色,幼嫩时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沿脉有短柔毛;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8-20毫米,托叶痕约为叶柄长之半。

花蕾卵圆形,被淡黄色绢毛;花叶同时开放,瓶形,直立于粗壮、被毛的花梗上,稍有香气;花被片9-12,外轮3片萼片状,紫绿色,披针形长2-3.5厘米,常早落,内两轮肉质,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带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宽3-4.5厘米;雄蕊紫红色,长8-10毫米,花药长约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长约1.5厘米,淡紫色,无毛。

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长7-10厘米;成熟蓇葖近圆球形,顶端具短喙。

花期

木兰花的花期为3-4月。

果期

木兰花的果期为8-9月。

物种分布

木兰花产于中国的福建省、湖北、四川省云南省西北部。

生长习性

木兰花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山坡林缘。木兰花为阳性树种,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幼树稍耐荫),不耐严寒,怕水淹,不耐碱性土,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种植表现较好;对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年平均气温10-15°C,年降水量600-1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3.0-14.6C、年降水量800-1000mm,无霜期180-240d。

繁殖方式

木兰花的繁殖方法有分枝繁殖、压条繁殖及嫁接繁殖。

分株繁殖

一般在立春前后,挖取老株的根麋苗,或将灌木丛状的小植株全株挖取,带根分株另行栽植。栽植前需将根部蘸上泥浆,且要做到随分随栽,以提高其成活率。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主要采用地面压条(又名伏枝压条),即在接近根部的枝条上割皮长1~2cm,然后将伤枝压弯至地面,在伤枝上堆厚7~8cm的泥土,压实,此后常浇水,保持湿润。约3个月后伤枝割皮处即可生根,此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其生长发育。翌年春季,将其与母枝切开,切离的新枝移栽于育苗圃,培育2年左右即可成苗岀圃。

嫁接繁殖

砧木宜采用1~2年生、发育良好、生长壮实、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白玉兰实生苗。接穗采用开花结果性能好、芽呈休眠状、无病虫害的一年生紫玉兰枝条。接穗采取后,立即剪去叶片、留叶柄,消毒后用湿润、消毒过的稻草包裹。于5月中下旬进行嫁接,可采用带木质部的削芽法或“T”字形芽接法。嫁接的新芽成活后,马上解除绑绳,抹除砧芽,以促进嫁接芽的生长发育。如管理得当,一般2年后即可成苗岀圃。

栽培技术

移栽

木兰花移栽一般以在早春(2月底3月初)进行为宜。移栽前要挖好定植穴,定植穴大小需根据被移栽树所带的土球大小而定。挖穴时,要生土、熟土分开堆放,并在穴底施用发酵过的厩肥,再喷施多菌灵进行消毒,然后撒施ABT生根粉剂,并浇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木兰花在低洼地种植,要抬高栽植点,且穴底要铺些石子并排好抽水管,以防雨后积水。木兰花树苗栽入定植穴后,要先还熟土,使熟土和根系密切接触,再还生土,并逐次踏实,最后使地上部分土堆呈馒头状,以防雨后积水而导致树木死亡。为提高木兰花的移栽成活率,最好边填土边浇水,实行灌浆移栽。

移栽后管理

为提高木兰花的移栽成活率,在其移栽后必须加强管理。具体管理措施为:

1.安排专人管理。

2.在晴热干旱天气要抓好浇水工作,做到每天傍晚浇水,严禁中午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树冠罩上遮阳网,并安排喷雾设备及小型高压泵,对树冠实行间歇喷雾,以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及增加土壤含水量。

3.在雨天及梅雨季节必须开沟排水,以防新栽树苗受涝受渍而死亡。

4.认真做好看护工作,防止偷树及损伤树枝等现象发生。

5.搭好支架,以防新栽树苗被大风刮倒。

成活后管理

修枝整形

树枝修剪分为春秋剪和夏剪。其中,春秋剪在秋季封顶后、春季萌芽前进行,主要剪除病虫枝、枯枝和衰弱枝;夏剪在6月一7月进行,主要是打顶疏密,剪除徒长枝和重叠枝。此外,对培育3年后仍不萌芽开花的幼树,要剪去树干的顶枝,并疏掉部分生长过旺的徒长枝,以促进花芽形成。

虫害防治

在木兰花树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防治天牛象鼻虫等蛀干害虫。具体防治措施:

1.在天牛成虫出土前对树体进行涂白(配方为生石灰5kg、硫磺粉0.5kg、牛胶250g、水20kg),将配方液涂至距离地面50cm的枝干上或根颈部即可,以减少天牛产卵。

2.及时在根际处进行培土,严防根颈部外露。

3.于成虫发生期,用灯光诱杀或于清晨捕捉成虫。

4.将脱脂棉蘸上敌敌畏100倍液后注入虫孔,或用经敌敌畏溶液浸泡过的棉球堵塞虫孔,以毒死树干中的美国白灯蛾

5.可将百部切成4~6cm长或将半夏的茎叶切碎后塞进虫孔,以毒杀蛀干中的害虫。

其他栽培管理

在幼树生长阶段,每年分别在6月、8月除草1次,且自栽植后第2年,针对木兰花种植地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结合除草进行施肥,每年施1次肥即可,每株施氮肥0.1kg。对于成年大树,在每年摘花蕾后的9月一10月,在树冠投影外缘挖槽换土,注意换土时勿伤大根。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木兰花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花卉,其树姿美观,叶大且色浓绿,花色鲜艳美丽,花蕾芳香,气味馨香扑鼻,被作为特色观赏树种广泛应用于公园、庭院、厂矿、机关、学校、池畔、溪边绿化,且其最适宜于庭院中对植或在建筑物前列植。

药用价值

中药材木兰花为木兰科植物天目玉兰天女花黄山玉兰的花蕾。

采收加工

春季采摘未开放之花蕾,晒干。

药性

木兰花味苦,性寒。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性寒,味苦。”

功效与主治

木兰花具有利尿消肿,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痰中带血,酒疸,重舌,痈肿。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利尿,消肿。治酒疸,重舌,痈毒,肺损咳嗽,痰中带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润肺止咳。”

3.《浙江药用植物志》:“利尿,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附方

治肺损咳嗽,痰中带血:天目木兰干花苞30g,牛人参、桔梗明党参属各15-18g,甘草6-9g。水煎,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原植物

天目木兰

形态特征

天目木兰属糯米椴,高8-12m。树皮灰色或灰白色,纵裂。小枝较细,带紫色;顶芽被白色长绢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0.5-2cm;叶片倒披针状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7-15cm,宽2-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常一侧稍偏斜,全缘,背面沿叶脉疏生绒毛。花先叶开放,单生于枝顶;花杯状,芳香,直径约6cm;花被9片,肉质,乳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长9-10mm,药隔伸出成短尖头,花丝紫红色;雌蕊群圆柱形,长约2cm,花柱直伸。聚合果圆柱形,长4-6cm,常因部分心皮不发育而弯曲。蓇葖果扁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种子成不规则的扁圆形,外种皮肉质,呈深红色。

花期

天目玉兰的花期为4-5月。

果期

天目木兰的果期为9-10月。

物种分布

天目木兰分布于中国的江苏省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省江西省

生长习性

天目木兰生于山地混交林内。

天女木兰

形态特征

天女木兰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3m或更高。树皮淡灰褐色;小枝细长,疏生细长毛,嫩枝密被短柔毛。冬芽椭圆形或长圆形,被棕色有光泽的短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托叶痕长为叶柄的1/2;叶片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4cm,宽4-10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除沿叶脉疏生绒毛外,余无毛。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于枝顶,有香气,呈杯状,直径约6cm;花被9片,肉质,乳白色或淡粉红色至粉红色,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雄蕊多数,长约1cm,花丝长约4mm,呈紫红色,花药药隔先端尖呈黄色;雌蕊群椭圆形,雌蕊柄长约5mm,花柱细而弯曲。聚合果长圆柱形,熟时深红色,木质。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外种皮肉质,呈红色。

花期

天女花的花期为5-6月。

果期

天女木兰的果期为8-10月。

物种分布

天女木兰分布于中国的辽宁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等地。

生长习性

天女木兰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

黄山木兰

形态特征

黄山木兰属糯米椴,高6-10m。树皮灰白色,近光滑。小枝淡褐色,初时有毛,后变无毛。顶芽卵形,被淡黄色长绢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倒披针形、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6-14cm,宽3-7cm,先端细尖或钝圆,稀短尾状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极细短毛,羽状侧脉7-10对。花白色,先叶开放,花梗粗长,直立,长1-1.5cm,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9,外轮3片较小,膜质,萼片状,内两轮白色,基部带红色;雄蕊多数,圆柱状卵形;心皮多数,每心皮有2个胚珠。聚合果圆柱形,长5-8cm,直径1.8-2.5cm,下垂,幼时绿色,稍带紫红色,熟时暗紫黑色,果梗长约1cm,密生黄色长绒毛。

花期

黄山玉兰的花期为5-6月。

果期

黄山木兰的果期为8-9月。

物种分布

黄山木兰分布于中国的安徽南部、浙江西省部、江西及福建省北部。

生长习性

黄山木兰生于山地林中。

相关文化

花语

木兰花花语是高尚的灵魂。

古诗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音信全无我要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别愁离恨。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

注释:

1.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十国后蜀顾敻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2.多少:不知多少之意。

3.书:书信。

4.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5.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6.攲(yǐ):古通“倚”,斜,倾。单枕:孤枕。

7.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物种区别

玉兰

形态特征

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中部以下渐狭成楔形,叶上深绿色,嫩时被柔毛,后仅中脉及侧脉留有柔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被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被柔毛,上面具狭纵沟;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1/3。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近相似,长圆状倒卵形,长6-8(10)厘米,宽2.5-4.5(6.5)厘米;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宽约5毫米,顶端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淡绿色,无毛,圆柱形,长2-2.5厘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聚合果圆柱形(在庭园栽培种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长12-15厘米,直径3.5-5厘米;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高约9毫米,宽约10毫米,外种皮红色,内种皮黑色。

生长环境

玉兰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中。中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栽培。

分布范围

玉兰产于中国的江西省庐山)、浙江省浙江天目山)、湖南省(衡山)、贵州省

参考资料

紫玉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2-18

紫玉兰.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2-18

紫玉兰.植物智.2025-02-18

送你一朵二里半的木兰花,圣洁而浪漫.湖南师范大学.2025-02-18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2025-02-18

玉兰.中国植物志.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