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湘城遗址
阴湘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三组,东南距荆州城约34公里。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北。该遗址文化堆积从大溪文化遗址一直延续至西周时期,以史前文化遗存最丰富。该城始建于屈家岭文化早期,沿用到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文化晚期。城址平面略呈半圆形,东西长580米,南北残宽350米。一条冲沟将城分东、西两部。东、西、南三面城垣保存完好,城垣宽10-25米,外有城壕。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还有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
简介
阴湘城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古城址。
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城址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较好,现存城垣宽度一般为10~25米,城垣外有护城河。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城内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和文化遗物。其中出土的漆木柄,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
屈家岭文化大型分间房子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城内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量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稻谷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当时稻谷的产量均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阴湘城遗址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共揭露面积1100多平方米,各时期灰坑近200座,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等,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①遗址的时代跨度从大溪文化遗址早期到西周时期,其中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之间在年代上不存在缺环;②古城的始建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早期,沿用至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文化晚期;③东城垣内侧的濠沟在年代上早于屈家岭文化早期的城墙,属大溪文化晚期;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尤其是大溪文化晚期濠沟内出土的漆木器、竹篾器等在江汉平原为首次发现。这些发现为我们今后对该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墙体内的包含物分析,城墙的构筑年代最早为屈家岭文化早期,是在大溪文化遗址的濠沟之上筑成的,其上被石家河文化遗存叠压。墙体主要是用黄褐色生土和灰褐色土筑成,有的部位掺杂有少量青灰色淤泥土和草木灰烬,在堆筑过程中作过简单的夯实,因而大部分夯层较清楚,厚薄不一,一般厚0.05—0.2米。
城址内的文化堆积较厚,一般在2.5米左右,局部地段可达3.5米以上。东部较厚,西部较薄。东部自下而上可分为大溪文化层、屈家岭文化层、石家河文化层和西周层,其中以大溪文化层最厚,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石家河文化层最薄。城内的古文化遗迹有房子、灰坑、灰沟、窑、墓葬和瓮棺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
阴湘城古城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这止发现的八座史前古城之一,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基本完好,是我们研究江汉平原史前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的不可多得的重要遗址。
交通
1)武昌站——武昌傅家坡汽车站——荆州汽车站——马山镇——目的地
2)岳阳站——岳阳巴陵汽车站——荆州汽车站——马山镇——目的地
3)常德站——常德长途汽车站(9:30,08670)——荆州汽车站——马山镇——目的地
4)宜昌站——宜昌长途汽车站(6:40-6:50)——荆州汽车站——马山镇——目的地
住宿
1)马山镇 条件不是很好,不过找到好的不难。
2)想要更好的嘛,就到荆州市,也不是很远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