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郭建亭

郭建亭

郭建亭,湖南汉寿人,是中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和高温合金专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人物介绍

郭建亭,湖南汉寿人,1938年5月20日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高温合金专业。从事高温合金和高温金属间化合物研究长达48年。1981年10月至1982年11月以访问教授身份在意大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米兰特种金属研究所工作和进修。先后担任中科院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长达14年。同时,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高温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分会副理事长,金属间化合物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曾兼任中国航空学会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和辽宁省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多年。现聘为大连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荣誉教授,上海大学自强教授,并曾担任兰州大学客座教授。此外,还兼任中国著名杂志《金属学报》和《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郭建亭研究员先后主持、负责并完成十余项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重大科研项目,

先后研制成功十多种高温合金,用于国防建设和国发民经济不同部门。

同时,开展了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其中,NiAl材料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NiAl超塑性的发现和机理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成为国际上知名的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组。

获得荣誉

在近五十年的科研生涯中,郭建亭研究员为我国国防建设以及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基础理论的提高和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其负责研制的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DZ417G定向凝固高温合金,获中国发明专利。该合金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低压一、二级涡轮叶片投入批量生产,

2008年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外,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微量元素对高温合金力学性能和抗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并成功地应用于高温合金的生产,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6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调整GH1035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成分范围和热处理工艺,解决了合金强度低、塑性差和锻造裂纹多三大技术难题,发展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H2035A合金。已生产GH2035A合金几百吨,用于WJ5A发动机一级涡轮外环等11种零件,装于运-7飞机投入商业飞行。

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负责研究的我国第一个涡轮盘用铁基高温合金GH2135中合金元素的作用,给出了元素含量与TCP相和硼化物生成关系的相区图,为合金成分最佳含量控制和改善组织稳定性提供了依据;通过控制碳化物形态与分布,解决了缺口敏感性问题;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涡轮盘大量热裂的技术难题。2300多个GH2135合金涡轮盘应用于两种航空发动机,装备了1000多架两种不同型号的歼击机。在外场正常飞行,其研究2000年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通过相计算和热腐蚀微观机制等基础研究,确定了合金最佳成分控制范围,成功研制五种新型燃气轮机用抗热腐蚀高温合金,即K435、K444、K446、K4552和GH413。2005年1月通过海装组的技术鉴定,并已制备出全部6级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以及整流支柱零件。目前已通过450h长期试车考核,技术鉴定后可立即装备导弹驱逐舰。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和金属研究所负责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在国内首次完成难变形高温合金大尺寸涡轮盘饼坯锻造和模锻,生产出合格的新型燃气轮机I级GH4742合金涡轮盘和Ⅱ-Ⅵ级GH4698合金涡轮盘,解决了我国特大型涡轮盘受制于国外的困境。提供的I-Ⅵ级涡轮盘已通过450h长期试车考核。此外,他作为负责人之一或主要科研骨干还先后研制成功航空和舰艇发动机铁基高温合金GH2984、GH2328、GH2761、GH2901和GH2903,基合金K4169和GH3044,钴基合金K640S,定向凝固柱晶高温合金DZ444和单晶高温合金DD444,耐蚀合金604等。

郭建亭研究员先后获国家、省、部〈院〉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并获中国发明专利7项。

郭建亭研究员研究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既重视完成国家所需新型高温结构材料的科研任务,又重视深入研究该任务所涉及的材料科学问题。同时,他还申请并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一项,重大项目一项。对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强化与韧化、腐蚀与防护,形变、超塑性及其机理,开展了深入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理论研究成果,其中部分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要著作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66篇,二作者329篇,第三作者104篇。被SCI和EI收录的有362篇,引用率2000余次。撰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镍铝合金》、《高温合金材料学(上)》,应用基础理论》、《高温合金材料学(中),制备工艺》、《高温合金材料学(下),高温合金材料及工程应用》四本专著。

社会贡献

长期以来,郭建亭研究员一直重国际合作与国际学术变流,从1995年至2004年他与意大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CNR)米兰特种金属材料研究所(ITM)签订双边科技合作协议,并正式纳入中国科学院(CAS)和意大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CNR)双边科技合作计划。连续3个3年计划开展NiA1、TiA1和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双方参加长期(1年)和短期(3个月)双边科技合作和交流的科技人员有15人次,联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郭建亭研究员在科研战线辛勤耕耘的同时,为我国材料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先后指导博士后3人,培养博士研究生39人,硕士研究生37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的有35人,已获硕士学位的有28人,先后到多个国家学习和工作的有31人。在国内工作的大多已成为教授或副教授级高级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