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民国时期的“私立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简称“人艺剧专”),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1922年冬创办于北京宣武门外的丞相胡同南口南横街110号(清朝末年,“绳匠胡同”改名为“丞相胡同“,1965年左右“丞相胡同”改名为“菜市口胡同”。1999年“菜市口胡同”被拆除)。1923年学校改建了香厂路新明剧场,以供学生演出话剧所用。
学校介绍
中国培养话剧人才的学校。1922年冬创办于北京。1924年因经济困难和人事纠纷而停办。该校与1952年新中国创办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无关联。
师资力量
校长蒲殿俊,教务长陈大悲,鲁迅、周作人、梁启超、汪优游等为校董。
学校宗旨
学校以提高戏剧艺术、造就戏剧专业人才、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招收中学毕业和有同等学历的男女青年为学生,学制3年。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剧本实习、动作法、戏剧史、编剧术、布景术、化妆术、雄辩术、音乐原理、跳舞等。表演技术课大多由陈大悲担任。
社会实践
为引导学生重视舞台实践,学校先后举行过12次公演,演出熊佛西的《新闻记者》,胡适的《终身大事》,陈大悲的《幽兰女士》、《良心》、《英雄与美人》,蒲殿俊的《道义之交》等剧。其中1923年5月,该校在蒲伯英出资建造的北京新明剧场作首次实习公演,演出 5幕话剧《英雄与美人》,由女生吴瑞燕饰演土娼,在北京开创了男女合演的新风。同时,试行对号入座办法,改进了剧场管理。
学校地位
该校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开办的第一所戏剧学校,比较系统地运用西欧戏剧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戏剧人才,其中有万籁天、芳信、吴瑞燕、徐公美、徐葆炎、王泊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