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鹿髓

鹿髓

鹿髓(学名:Medulla Ossium et Medulla Spinalis Cervi),属于中药材的一种,主要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骨髓或脊髓。其性味甘温,归肾经,具有补阳益阴、生精润燥、益髓、润燥、泽肌等多种功效。

形态特征

梅花鹿

梅花鹿体长约1.5米,体重约为100公斤。其特征包括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密尔沃基雄鹿队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冬季毛发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夏季毛发较短,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

马鹿

马鹿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超过200公斤。其特征包括肩高约1米,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三分之一,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乎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季毛发灰褐色,夏季毛发较短,呈赤褐色。

栖息环境

梅花鹿主要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地区;而马鹿则栖息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地带。

繁殖方法

宰杀鹿后,可通过敲击骨头来获取骨髓,或者通过抽吸来获得脊髓。清洗去除血液污染后,将其晾干即可。也可以将鹿骨煮沸后再进行敲击或抽吸操作。

中药特性

鹿髓呈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的短段,长度和粗细不一,颜色为黄白色,具有蜡脂样的光泽,富含油脂。质地轻盈,易碎且嫩滑,散发出淡淡的羊膻味和油腥味。

用途

鹿髓主要用于治疗虚劳羸弱、筋骨急痛、血枯阳痿、肺痿咳嗽、伤中、绝脉、咳逆等症状。具体使用方法包括熬制糊剂、加入酒中煮熟,每次服用9至30克,也可制成丸剂。此外,还可外用涂抹,适量使用。

相关配伍

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萎咳嗽:鹿髓半升,蜜二两(约60g),酥二两(约60g),地黄汁四合,苦杏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一中盏,浸研取汁),桃仁三两(约90g)(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半盏,浸研取汁)。先以桃仁、杏仁、地黄等汁,于银锅内慢火煎令减半,次下鹿髓、酥、蜜,同煎如饧。每于食后,含咽一茶匙。(《太平圣惠方》鹿髓煎)

分布范围

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地区马鹿则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参考资料

鹿髓.中医世家.2024-10-27

鹿髓.中医中药网.2024-10-27

鹿髓.中医资源网.2024-10-27